第0242章 王玄策,倭国需要你
书迷正在阅读:盛宠:大佬在线宠夫、末日降临:我开局狂囤百亿物资!、替嫁后我被霸总宠翻了、重返84之逆流岁月、离婚后,傅总每天都想追妻!、言出法随:我被认成天道之子、文娱系统:天后的顶流之路、带崽逃荒:农门悍妻有空间、豪门千金她以武服人、该罚
		
		    他们府上多的是跋扈子弟,族中仗势欺人的更多。    他们一旦认可了此事,那他们就是在自找麻烦。    所以他们不仅不能再弹劾李元吉,还得快速的帮李元吉洗清罪名。    毕竟,李元吉就算是把太极宫点了,李元吉也不一定会死,但他们被李元吉折腾一下,很有可能就得被夷三族。    虽说李承宗薨了,李渊弑气气很大,但李渊还没有被弑气冲昏头脑,不可能为了一丁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砍了李元吉。    所以,弹劾李元吉归弹劾李元吉,但得悠着点。    情况不对,立马就得改变口风。    不然,倒霉的绝对是他们。    百官们你一句的、我一句的,几乎有六成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。    李渊在百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劝解下,逐渐的冷静了不少。    “念在你有病在身的份上,我就饶你一次。但宇文宝,我绝对不会轻饶。传旨,削宇文宝五成封户,降三级,杖三十,并且勒令其赔偿庄户所有损伤。”    李渊气哼哼的说着。    李元吉见李渊没有削了宇文宝的爵位,心里松了一口气,代替宇文宝领受了惩罚。    只要没有被削爵位,其他的惩罚,都是小问题。    在大唐,爵位绝对比官职、封户等等,更加珍贵。    因为绝大多数从战场上得来的爵位,都是世袭的。    一个高爵,即便是每过一代折一大等,那也能保证一个豪门传几代人。    官职就不同了,你死了,你的官职不可能传给你儿子。    有荫补的话,还能借着荫补出仕,没荫补的话,就只能去考取功名。    可考取功名的要求太高了。    因为大唐虽然继承了科举制度,但并没有将科举当成选士的唯一标准,所以每一次科举所选出来的士,基本上都在两位数以内。    等闲者根本不可能考中。    只能去考明经科,但明经科出来的,根本当不了主官,只能去各级衙门当辅官,升官很慢,做高官的希望几乎没有。    因为跟你竞争的,不仅有进士科出来的,还有一群借着举荐或者荫补出仕的二代们、三代们。    你才学不可能比得过进士科出来的,关系也不可能比得过二代们和三代们,你拿什么做高官?    所以爵位比官职重要太多太多了。    这也是大唐初期武强文弱的一大原因之一。    “右正言杨宁,诬陷齐王,挑唆天家父子之情,处以极刑。”    李渊在处置了宇文宝以后,毫不犹豫的下令将弹劾李元吉的言官给收拾了。    弹劾位高权重的人,就是如此。    你弹劾不倒别人,你就得倒霉,历朝历代皆是如此。    李渊为了避免李元吉打击报复,先替李元吉将人给收拾了。    至于右正言杨宁冤不冤,在他眼里根本不重要。    一個胖胖的,三旬上下,留着短须的汉子,面如死灰的被千牛备身拖出了班列,拖去了殿外。    李渊处置了右正言杨宁,又盯着李元吉,不满的道:“你府上孺人的堂弟,仗着你撑腰,在太学内为祸,你又如何解释?”    李渊冷静下来了,就没有最初那么暴躁了,但依然鼻子不是鼻子,眼睛不是眼睛的。    李元吉躬身道:“此事窦祭酒应该比儿臣清楚。父亲不如问问窦祭酒。”    窦诞身着一身紫袍,高高大大的,一脸忠厚老实的样子,缓缓的出班。    “圣人,此事臣早已查明,并且做了决断。是太学的一众学子看不过王玄策是借着齐王府的门路入的太学,心生妒忌,暗中欺辱王玄策。    王玄策迫不得已,才设计反击的。    此事错不在王玄策,是太学一众学子咎由自取。”    窦诞一板一眼的说着。    李元吉一改往日的跋扈和目中无人,对他这个姊夫和二姊都很客气。    所以他不介意帮李元吉说说话。    别说是王玄策没错了,王玄策就算是有错,他也会帮李元吉说话。    李渊要是因此问罪,他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李渊,李元吉是我弟弟啊,我这个当姊夫的不帮他,谁帮他?    李渊绝对不会再找他问罪。    李元吉脑袋嗡嗡响,已经听不进去窦诞说什么了。    在他听到王玄策三个字的时候,他脑袋里就嗡了起来。    虽然他到了大唐以后,见过了很多彪炳史册的人物,也收拾过彪炳史册的人物,甚至将一些人收入了帐下,成为了他的属官。    但是王玄策三个字一出,他还是没办法淡定的。    因为王玄策在历史上干过的事,确实可以用丰功伟绩来形容。    虽然没有对大唐造成什么太大的变化,但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    王玄策用他的实际行动,向后世的所有人证明了大唐有多么强大。    王玄策也用他的实际行动,向后世的所有人证明了,一个人出门在外的时候,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,并且这个强大的祖国还很护短,到底有多么的令人放心。    李元吉更没法淡定的是,王玄策居然是他的妾弟,他还没有招揽王玄策呢,王玄策已经打上了他的标签。    “果真如此?”    李渊盯着窦诞疑问。    窦诞点着头道:“确实如此。”    李渊哼了一声道:“即是齐王府的人,出仕都轻而易举,去太学跟他们一起求学,那是有心上进,又岂容他们说三道四。    他们技不如人,被人算计了,也怨不得旁人。    此事是谁举发的,谁下朝以后,自己去大理寺领十杖。”    李渊这话有些不公平,但说的理直气壮的。    因为以李元吉的权柄,五品以下的官员,可以自行任命。    五品以上的官员,只要不是京官,李元吉举荐的话,也有五六成的成功率。    李元吉没有举荐王玄策出仕,反倒是让王玄策去太学读书。    已经算是很好了。    旁人非议,还欺负到了齐王府的人的头上,那被人算计了,倒了霉,也怨不得旁人。    “散朝……”    李渊甩起衣袖,气哼哼的就走了。    刘俊大声的宣告了一声,也小跑着追了出去。    窦诞在李渊走后,走到李元吉面前,“齐王殿下?”    李元吉没有答应,还在走神。    窦诞不得不加重语气,“齐王殿下,你怎么了?”    李元吉被惊的回过了神,赶忙躬身道:“多谢姊夫仗义执言。”    窦诞听到‘姊夫’二字,比吃了人参果还是舒服,尤其是在百官面前,就更舒服了。    李元吉一个嫡系,给他这个支系的姊夫这么大的面子。    他怎能不高兴。    要知道,李世民绝对不可能在人前叫他一声姊夫的。    人后,也只有在大唐还没立国的时候,私底下叫过。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什么仗义执言,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。”    窦诞大笑着说。    一张老实人的脸,得意的大笑起来的时候,就显得很憨厚。    “有没有空,到姊夫府上去坐坐。姊夫最近得到了一些很不错的吃食,一起尝尝。”    窦诞豪迈的邀请。    李元吉也没有扫窦诞脸面,“那我就不客气了。”    窦诞又大笑了起来,“跟我还客气什么,就应该不客气。”    说着,大手往李元吉肩头一搭,拉着李元吉就走。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    全然没有一个国家最高学府校长的德行。    李元吉一走,太极殿内的百官们神情复杂。    裴寂一边起身往外走,一边幽幽的道:“以后没事别惹这位了,惹不起的。”    百官们一个个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没有言语。    但心里非常赞同裴寂的话。    一言不合就拉着所有人下水,确实惹不起。    惹恼了,大家都得倒霉。    所以在李元吉失势前,就不宜跟李元吉为敌。    此次弹劾李元吉的事情,是刚刚被拖出去的那位右正言挑起的。    百官们之所以跟着弹劾,也是因为看到了那位右正言弹劾起了效果,所以想试一试李渊会不会真的收拾李元吉,力度又会有多大。    得到结果就是,李元吉屁事没有,他们中间一个马上要被砍成好几块,一个马上要去大理寺打屁股。    “圣人终究还是疼儿子啊。”    有人心里嘀咕。    就李渊这么个疼儿子法,至少在李渊在位期间,招惹李元吉,就跟找死没区别。    要招惹也只能去招惹李建成和李世民。    因为招惹李世民,有李建成护着。    招惹李建成,有李世民护着。    能打败李渊儿子的,只有李渊儿子。    李元吉被窦诞拽着出了太极殿,派人回府跟杨妙言打了一声招呼,跟着窦诞一起出了太极宫。    到了窦诞的安丰郡公府,受到了热情的款待。    窦诞拿出了许多新奇的吃食招待李元吉,并且招呼了襄阳过来一起跟李元吉饮宴。    李元吉对窦诞府上的新奇的吃食,很有兴趣。    因为窦诞吃的居然是涮锅,麻辣味的。    虽然看不到辣椒,但却有花椒和黄芥末,辣的直冲鼻子,吃的人大汗淋漓。    据窦诞自己说,他是在太学内巡视的时候,看到了一位穷博士,拿着陶罐涮豆腐吃,吃的有滋有味的。    所以回府以后,就让府上的厨娘研究了研究。    最后弄出了这么一个吃法。    由于大唐权贵之间饮宴,用的都是分餐制。    窦诞还怕李元吉不习惯,所以还想为李元吉单起一锅。    但被李元吉给拒绝了。    这种东西,人凑在一起,边聊天边吃才有意思,争争抢抢的才有味道。    李元吉吃饱了喝足了,谢过了窦诞和襄阳的款待以后,急匆匆的就回宫了。    他必须、立刻、马上,将王玄策这种人才从太学弄出来。    这种人才跑去太学学经学,那就是浪费。    他应该学外语、学地理、学鉴宝、学武艺、学兵法谋略、学如何在各种环境中生存。    要是条件允许,还可以学一学航海。    别的地方需不需要这种人才,李元吉不知道,但李元吉知道,倭国肯定需要。圣诞稻草人的满唐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