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 战争影响
书迷正在阅读:大明守村人、大荒魔帝、末世指挥官、快穿:当炮灰女主被剧透、御天、怪医圣手叶皓轩、当病弱少女掌握异兽分身、老婆拔我氧气管后,我重生了、逃荒种田:我靠医术发家致富、绝色毒医:二爷,你该吃药了
		
		    南京城,秦淮河花船上。    侯方域与冒襄、陈贞慧、方以智带领着东林复社一些学子,正在讨论着家国大事。    侯方域喝的醉醺醺,怒斥道:“周延儒无能,致使百万大军毁于黄衣贼之手。    国朝养兵二百载,没有一将能为国分忧。    手中兵将无能,我父纵使有孔明之才,也没有办法发挥。    朝廷有眼无珠,这次战争结束,直接罢免我父的职务。    应该负主要责任的两个军头。    左良玉依旧担任湖广总兵,尤世威被调往辽东。”    冒襄感慨道:“朝廷庸人太多,皇上也昏聩无能。    看看朝廷的做法,赏罚根本不公。    之前获胜,文官升迁,武将无功。    现在失败,文官担责,武将无责。    这是皇权渐失,大明朝廷已经没办法掌握崛起的武将。    这些武将,慢慢就会发展成听调不听宣。    再这样下去,大明就要重复唐朝的藩镇之祸。”    陈贞慧立刻站起身,捂住了冒襄的嘴。    “冒兄慎言,这种事情,可不是我们能议论。”    他又看向在角落中独自喝酒的人。    “方贤弟,听说方叔父要被朝廷重新启用,担任湖广巡抚。    走上抗击黄衣贼的第一线。”    方以智点点头,同时向着侯方域方向拱了拱手。    “还是要感谢候伯父,是侯伯父力荐家父。    家父才被朝廷任命为湖广巡抚。    家父接到朝廷的任用,已经乘船赶往湖广上任。”    侯方域笑了笑,道:“咱们都是东林君子,当然要举荐自己人。    众位哥哥,现在国事艰难,大家谈一谈,怎么才能挽救大明。”    陈贞慧表情凝重道:“我研究黄衣贼很长时间,发现他们既无良兵又无良将。    每一次战争,就是那一套传统的打法,基本没用过各种军法。    黄衣贼的打法就是大炮轰完火枪冲,遇到坚城上炸药。    只要我们大明火器比黄衣贼厉害,剿灭黄衣贼那只是时间问题。”    冒襄冷冷一笑,道:“这个看似很简单,但却是最困难的事情。    朝廷要能做到这一步,何至于让黄衣贼崛起。    黄衣贼至少吏治清明,看看我们大明这个样子。    贪官污吏横行,朝廷拨下来一百万两军费,连一半都用不到实处。    文官贪腐,武将怕死。    吴襄的关宁军,数万人仅剩五千骑。    他们受到处罚了吗?没有。    河南总兵陈洪范,十几万兵马,就带回来一万人。    他受到处罚了吗?没有。    这种领兵的将领,战败后朝廷不处罚他们,那朝廷的威信何在。    今后的战争,一旦遇到难处,这些将军就会逃跑,根本不会拼命。”    陈贞慧见到冒襄还想往下说。    他立刻制止,让他别再说下去。    冒襄本来还是非常传统的东林世子。    之前看到黄衣贼坐下的恶事,还号召所有士绅,一起反抗黄衣贼。    他之后阅读一些黄衣贼的报纸,思想就渐渐偏离君子学说,有向反贼发展的倾向。    方以智听完也感慨道:“战争就是一个势力强大与否,最好的检验场所。    不是兵多将广,这个势力就厉害。    从古至今,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力。    我现在觉得,黄衣贼已经没有办法遏制。    最好的结果,那也只是天下两分,我们大明凭借丰厚的底蕴,拖死黄衣贼。    我发现黄衣贼的政策,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银,这些政策都不会持久。    黄衣贼农税收的那么低,还要普及教育和医疗,又招募那么多的官吏。    只要朝廷能坚挺几年,黄衣贼就会被自己的财政拖垮。”    冒襄看向方以智的眼神,充满了嘲弄。    他深吸两口气,缓缓的说道:“要对付黄衣贼很简单,师贼长技以制贼。    就看皇帝陛下和文武百官,能不能做到这件事。”    冒襄说完,他趁着酒意,走下了花船。    自己越了解黄衣贼,就仿佛看到一只恐怖的巨兽,在一口一口的吞噬着大明。    大明现在只是徒劳的挣扎一下,根本没有办法反抗。    他收拾好东西,直接乘船赶往汉中。    冒襄要去师贼长技,至于要不要制贼,那要看局势的发展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   钱谦益府上,一群东林党的核心人员,在讨论局势对东林党的影响。    路振飞道:“钱老,您是东林党魁,要代表东林党,发出属于我们的声音。    上次在您的策划下,徐光启收盐税半途而废。    这次温体仁重提收盐税,我们可不能让他得逞。”    钱谦益右手在转着核桃,仔细的思考这件事。    不出他们所料,崇祯皇帝被徐光启收的巨额矿税打动。    这次与黄衣贼交战之后,国库又空虚。    崇祯皇帝又想起来收盐税,并把收盐税的任务,交给刚刚当上首辅的温体仁。    崇祯皇帝的意思很明显,如果连盐税都收不上来,温体仁这個内阁首辅就别当了。    温体仁出手稳准狠,这个官场老油条,混官场的能力比徐光启强太多。    他直接拿下了两淮地区盐务相关官职,这次盐税他要必收不可。    钱谦益无奈道:“徐光启身体快不行,所剩的时日不多。    才直接用莽夫手段,收取大量的矿税。    温体仁那是一只狡猾的狐狸,朝廷党争这么激烈,他都能游刃有余。    崇祯皇帝又非常信任他,只要有皇帝的信任,我们可动不了内阁首辅。    想要对付这个人,还需要慎重的选择办法。    看看他出什么招,我们接下来就好。”    东林党众人面面相觑,他们也想不出来一个好主意,解决这件事情。    路振飞听完,愤怒的说道:    “朝廷这是要与民争利,崇祯皇帝难道忘了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收税,他们是什么风评。    崇祯皇帝一直想当圣君,怎么能动与民争利的心思。    朝堂上那些御史,为什么不拦着皇帝。”    东林党众人极为愤怒,声讨着崇祯皇帝的做法。    崇祯皇帝这么做,那就把本该属于他们的利益拿走。    他们用了数十年时间,通过种种手段,才拿到了盐税大部分收益,绝不能这么轻易就送出去。    东林党后起之秀吴应箕感慨道:“还不是黄衣贼的屠刀,给了崇祯皇帝信心。    崇祯皇帝只是要点钱,黄衣贼那可是要命。    黄衣贼现在离我们太远,我觉得实在不行,我们就出点钱。    一定要让朝廷,把黄衣贼挡在西部,他们要是冲进江南,那真是太可怕了。”    谈起这个话题,东林党的大佬们就打开话匣子,商议他们现在,怎么应对黄衣贼的威胁?    东林党党魁钱谦益,听完所有人的意见,他说出自己的观点:    “我觉得咱们应该早做打算,我让人上过题本试探,想要朝廷允许士绅办团练。    只要有团练这种权力类似节度使的职务。    我们才能在这种乱世,保障自己的安全和利益。    但团练这种独立的军队,朝廷绝对不会放手。    我们应该把江南几省的巡抚全部拿下。    让我们的旁系子弟,进入到军队之中。    现在必须要掌握几支属于自己的军队,在这样的乱世下,才能有效保证我们的利益。    大家不能学熊文灿,他招募的郑之龙,这种自身独立的势力,根本不可取。    我们要掌控几支,完全由我们东林党控制的军队。    这个目标与控制科考同等重要。    我们现在控制基层科举,让所有秀才全部是我们东林党人。    只要江南地区考上来的举人和进士,现在全部是我们东林党人。    今后目标就是江南地区的军队,军官全部换成我们东林党人。    拒绝与我们合作的人,背景深厚就把他们调离,没有背景就杀鸡儆猴。”    东林党的大佬们,已经察觉到局势的危险。    特别是孙承宗、侯恂等人的失败,让他们发觉依靠其他明军,已经不可行。    只要朝廷还能坚持十几年到二十年,他们日复一日的渗透。    就能完全掌控江南地区,到时候真的发生天变,他们就能有办法自保。    东林大佬们,之前不在乎后金,一个小小的游牧民族,能有多大出息。    他们利用后金养寇自重,获得了大量的利益。    东林大佬们,也不在乎闯贼等流贼。    这些流贼破坏力太大,但都在陕西、河南等地区,距离他们很遥远。    凭借大明的国力,击败流贼完全没有问题。    但黄衣贼的出现,特别是举国之力都没能剿灭黄衣贼。    这次朝廷的失败,真正打醒了,这些东林大佬。    让他们意识到,现在天下已经发生巨变。    必须要改变东林党的思路,才能在这个混乱的局势中自保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   “流贼要打过来了,我们快点跑吧!    这些流贼可都是要吃人,大明的王爷就被流贼煮着吃了。”    “带上干粮,我们向南逃。    西边和北边都在打仗,遇到兵灾就不好了。”    李信看着慌乱的百姓,他也准备收拾细软,去其他地方躲一躲。    今年他因为带头抗赋,得罪了县令。    他被县令抓住把柄,从他家搜出几张黄衣贼的报纸。    私藏黄衣贼的报纸,这可是谋反的大罪。    他被抓进大牢。    这导致县里群情激愤,县令受到巨大的压力。    他们家又散尽家财打点知府,才把他从大牢里捞出来。    但他家已经破产,自己又被朝廷剥夺了举人的功名,也没办在庇护他们家的佃户,这些佃户找其他士绅投靠。    李信把几张发黄的报纸,珍重的放到怀里。    他带着家人准备逃难,目标就是秦王的治下。    秦王那里税很低,百姓还安居乐业。    他们河南这里,赋税变得奇高无比。    秦王占据大片土地,又与大明朝廷发生战争。    大明朝廷本来就缺钱,又少了几片巨大的税源地。    河南隔壁就是战场,他们这里属于大后方。    大明朝廷与秦王大战,又需要庞大的人数转运粮草等物资。    朝廷能拿出来的钱,就变得更少。    后勤运输和粮草物资,都需要河南提供大量的物资和人员。    大明朝廷给河南官员下达命令,却没给足够的资金。    也可能是给够了资金,钱没到当地办事官员的手中。    这些官员必须要把事情办成,这影响着他们升官还是丢官。    手上没钱又要把事办成,这些官员只能选择再苦一苦百姓。    缺钱再压榨一下百姓,穷鬼身上也能榨出三两油,没有油水还能直接抓人。    朝廷没有加税,当地官府向百姓,收取大量的赋和捐,还强征百姓参加徭役。    河南这里很多百姓,都变成了流民投靠流贼。    苛政猛于虎,百姓活不下去,这是最重要的原因。    李信已经对大明朝廷彻底失望,为了不影响家族的其他人。    他准备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李岩,出仕秦王改变这个世道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   牛金星看着手中这封信,他已经反复阅读,依然没有下定决心。    这是他好友宋康年,给他写的信。    已经送来了一年,他一直都在犹豫,之前没有下定决心。    没有功名的宋康年,投靠秦王苏河,现在已经当上二品大员。    管理太常寺和祖庙,现在已经声名显赫。    牛金星有些看不上这种官,但一个没有功名的人,都能爬这么高。    这足以说明,秦王苏河真的渴求人才。    他这个举人过去,肯定会受到秦王的重用。    宋康年在信件里说明,只要投靠秦王,考上科举之后,升官速度很快。    现在秦王那里很缺文官,表现的好,两三年就能当上知府。    哪怕考不上科举,秦王府这里机会也非常多,当官的渠道有很多。    凭借他的才能,早晚都会脱颖而出。    他是小地主出身,朝中根本没有关系。    在大明朝廷,他这个举人想要补个县令的缺都没机会。    在今天之前,牛金星根本就没有下定决心,要去投靠秦王苏河。    他只是当不上官,在大明民间,举人这个名头很好用。    何必去苏河那里担惊受怕。    苏河这种反贼,说不定哪天就被朝廷剿灭。    这样一辈子都完了,很可能还会给家族带来灾祸。    但前段时间他得到消息,秦王苏河麾下的秦军,已经顶住大明朝的百万大军围剿。    闯贼二十万大军,正在围攻洛阳。    牛金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。    这意味着秦王苏河,已经不能看成普通的反贼。    他已经是一方诸侯,还是手握重兵的诸侯,随时可能推翻大明朝。    学得文武艺,卖与帝王家。    对于他这种自负的人,空有一身本领,却无处发挥。    每天过的都非常煎熬,想要去秦王那里,又害怕秦王失败被牵连。    秦军极为辉煌的胜利,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。    河南这里出现大规模流贼,又变得不安全。    牛金星下定决心之后,他只带了自己的妻子和妻弟一家人。    他知道陕西已经被秦王打下来,顺着河南和陕西的交界处,赶到秦王的治下。    他对自己今后的生活,充满着期待。    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    “武伯父,我们就这样大摇大摆,直接通过汉水吗?    明军检查的这么松,他就不怕秦军混入商队,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。”    杨腾飞好奇的问道。    他们经过汉水上游,哪怕他妹夫是汉水水师提督。    他们这个船队,都经历了严格的检查。    没想到大明这里,明军士兵连船都没有上,给了一些银币,明军将领就放行。    武渊麦指着船的桅杆,道:“小杨,你看到船顶桅杆上的旗帜了吗?    这是湖广总兵左总兵发放的旗帜。    每只船每年一百两银子过路费,交易货物还要根据货物价值,给左总兵分成。    只要有这面旗,明军检查的就不会太严格。    如果没这面旗,整艘船都会被扣下,东家要花费重金赎人。    你租用我们武家的船,我们一定会把你安全带到汉阳。”    武渊麦看着明军毫无秩序,非常松垮,站在汉水两边乱哄哄。    他为武家搭上秦王这艘大船,感到高兴。    现在他们武家,在汉阳某些圈子里,也算是出名了。    武家所有青年和嫡系,都被安排到秦王府治下的地区。    只剩他们这些上年纪的人,维持着汉阳武家的正常运转。    哪怕是有人告密,想要打击武家,家族损失也不会太大。    这次战争之后,让所有人都看到秦王的实力。    一些精明的家族,已经开始准备两头下注。    他们可不想,自己家变成四川士绅的下场。    这些家族了解到,四川一些极为配合的士绅家族,他们的损失已经让人可以接受。    杀人偿命,大明也有这项法律,只不过秦王执行的严格一些。    通过武家这个渠道,湖广有很多家族,把自己嫡系或旁系子弟,派到汉中寻求机会。    杨腾飞坐在船上,看着湖广的景象。    他这是第一次,自己独自外出行商。    之前都是跟着他老爹杨文才,一切事物都由他老爹处理。    杨腾飞听到老爹让他去湖广招募女织工。    他感到很意外,秦王府出售战争债券之后。    只要购买一定额度的战争债券,就能获得勋爵爵位。    他们杨家是最先支持秦王的商贾,行商都跟着秦王政策走。    杨家赚了很多钱,买几个勋爵绰绰有余。    杨腾飞问他老爹,花钱就能轻松得到的东西,为什么还要冒着风险去湖广?    他老爹告诉他,他今后想当一名普通的商人,那家里就花钱帮他买一个勋爵。    如果还想再进一步,那就要为秦王府作出贡献。    杨腾飞听明白他老爹的意见,带着数量极多的银币,登上了武家的大船。    他老爹拜托邻居丁伯伯,联系上武家。    汉阳武家在汉阳府的势力很大,足以保证他的安全。    汉阳武家也是巨富之家,他们不会为了自己这点小钱,丢掉武家的信誉。    乘坐武家的船,安全性有保障。    他们一路乘船来到汉阳,武渊麦看着长江湍急的江水。    “上游雨下的这么大,长江水流这么急,不知道哪块地又要决堤。    希望别在湖广,这天气也真是奇怪。    北方一直少雨,汉中靠近南方的地方,雨水都极为稀少。    四川云南等地,大雨倾盆下个没完,这天气太异常了。”    杨腾飞也在一旁附和,聊着这几年天气变化多端。    他们很快来到汉阳城外面。    杨腾飞看着汉阳城外,有密密麻麻的流民,根本数不清楚。    “武伯伯,这里怎么这么多人,湖广这里出现了什么事情?”    武渊麦看到这种情况,他也是神情一愣。    自己一直在汉中,这次家族团队来到汉中。    他才知道,明军已经退兵,汉水交通重新打通。    他们家的消息,比报纸上的消息还快。    汉水通航之后,立刻就派船队过来。    他才乘坐家族的船,回到了汉阳。    汉阳这里具体的情况,他现在也不清楚。    武渊麦看到家族前来迎接他们的人。    他立刻叫来一个青年,询问汉阳这里的情况。    “武三伯,河南那里流贼闹的非常厉害,很多河南百姓为了躲避兵灾,他们都逃到湖广。    张献忠、罗汝才这两个贼寇,从河南流窜到襄阳府。    左良玉总兵,领兵去围剿这二贼。    左良玉总兵的军纪有目共睹,那可是比这些流贼还邪乎。    襄阳府好多百姓,都被那些兵将祸害的家破人亡,只能四处逃难。”    武渊麦听完家族人员介绍汉阳这里的情况。    他想到杨腾飞的来意,建议道:“这些流民根本不用买,只要给她们一点口粮,这些流民就愿意跟你走。    现在汉阳城外,每天都会饿死大量的流民。    我们这些士绅也没有办法。    新任湖广巡抚没到任。    湖广这些官员,现在根本不管事。    城中的士绅也尝试几天,流民实在太多。    官府置身事外,又没有人维持秩序,几个施粥的管家被流民打死。    再也没有人去施粥,这么多流民,我们根本救不起。”    杨腾飞看到这些流民,他有一个大胆的计划。    哪怕不成功,也只是浪费点银币。    他许诺了很多条件,他在武家的协调下,用粮食招募了大量流民。    不只是招募青年女性流民,他以家庭为单位招募,老人小孩都有。    杨腾飞都不记得自己招募多少人,直到武家的船装不下,他才停止招募流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