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960节
书迷正在阅读:我真不是明君!、非常规事件调查组、漂亮炮灰美又癫,沙雕勇闯娱乐圈、死遁重启后,人人都以为我是幼崽、喜欢成绩好的?早说啊、睡前小甜饼短篇集、作精少爷下乡,村霸你别太宠了、在卡牌世界造机甲、劝你不要得罪我、[HP同人] 一切为了可乐
教练们压力爆炸的时候,头发成把掉的原因也明晰了。 但他们用到的就不是这么小的传感器芯片了,直接集成了块手表给他们,数据也在wings覆盖范围里实时上传,由柳珈定期检查。 利弊都有吧,好处是教练不用那么操心了,坏处是大家总觉得时不时都有人盯着自己在看。 茱迪的平板上,丛澜的各项数据此时就很规律,只比她平日的要稍稍高一点。 也正常,比赛期间就是这样的。 这个功能用以规划赛季期间的竞技状态起伏,也极其好用。 隔壁宫融正在被丁教练做赛前心理辅导,因为她刚才陆地训练一直不太好,心态崩了。 丁教练这里的红色感叹号“唰”地蹦跶了出来。 得亏默认静音,不然宫融又得被吓一跳。 后台镜头的直播间里有人大概看见了丁教练手里的红光,在网上问他怎么回事,是比赛期间还在玩游戏吗?这个教练好不负责! 丁教练:??? 这部分新功能只有国家队的有,下半个赛季才会推广到省队,如果顺利的话,十四冬会全员用到。 包括短道大道冰壶等项目。 但不算这个,只有别的功能的上一代传感器和数据处理,已经足够让新接触这些的省市队运动员们,感到新奇了。 褚晓彤和齐妍知道队内在测试这个,不过她俩并没有对外聊起这项新技术。 丁教练跟褚晓彤打电话时,感慨要是以前能这样,那他就不会让她错过温哥华了。 他知道褚晓彤的压力大,但他着实不知道当年那个15岁的小姑娘,会紧绷到什么程度,居然能在训练里伤成那样。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身临其境,外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真切感受。 褚晓彤按下了伤感话题,笑着打趣:“教练啊,我这次真是明白了,什么叫做我们那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。” 总被家长说学习的条件好,这么一看,滑冰的条件简直日新月异到难以置信了。 哪怕褚晓彤本人也是训练改革的受益者。 数据也没办法让教练与运动员的角色互换,但可以让前者直观地看到问题,在最短的时间里寻找到解决办法。 科学、系统,这两个词汇在张简方这十年来的花滑大会上出现的次数不下百遍。 从一开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ai辅助教学,不接受新时代改变的教练们已经离去了,留下的都是能认识到这两个东西足以带来巨大改革的人。 现在早已不是孤身作战的时代。 · 如果对比于谨茱迪和丛澜的状态来看,前者的波动要比后者大得多。 场边的于谨已经有点呼吸不上来了。 茱迪抓着塑料袋的手指在抽筋,大拇指侧边的肌肉在不住地颤抖。 “我不行了,我有点不敢看。”她呢喃。 于谨:“你得看啊,你不看我也不敢看。” 茱迪:“她怎么这么淡定?显得我俩好废物。” 于谨小声尖叫:“你别说了!我知道我废物!” 镜头怼着两人拍的摄像师:“……” 两位教练,我离你俩只有五十厘米。 以及,我身边是有收音助理的。 所谓的镜头怼脸,很多时候是真的快要怼脸上了。 留这么一份镜头,考虑的是说不定有用呢? 反正先拍了再说。 广播里已经结束了对丛澜的播报,现在没有很多观众,但是,有许多来充当观众的选手们、教练们、以及更多人。 欢呼声在体育馆里回环,未坐满的场子,仍旧有着不输正常赛事的观众氛围。 褚晓彤和齐妍两人一人一句,在直播间念着丛澜的战绩。 说了无数次的金牌,没有人会觉得厌烦。 大家只想再听一遍,再多一遍。 每次听到这样一大串的成绩,就预示着丛澜在比赛场上又将多出一幕新的经典画面。 运动员的生命力,永远铭刻在赛场之上。 · 小茉莉的考斯滕换了一条新的,要比去年的裙摆短一些,也更轻一点。 少了大概50克的重量。 一侧是半长的袖子,一侧斜肩无袖,试了几次后确定左肩无袖,因为丛澜觉得这样跳4a更舒服。 她手腕裹了肌贴,也顺便把传感器粘在了里面。 其余的就正常贴考斯滕上了,考虑到美观,做出来的成品是半透明的,伪装一下水钻也不是不行。 对胶水过敏的话,直接反着贴到考斯滕里侧的布料上也行,反正都随运动员的喜好,没那么强制。 丛澜听着自己的呼吸声,在全场的寂静中,来到了场中的位置站定。 吸进去的空气很凉。 与之对应的,是她热忱的期待。 能成吗?4a会是什么样的表现? 这套节目会完成多少? 她不清楚,也无法笃定地说出答案。 这种感觉久违了,让丛澜想起来了她第一次做正式的合乐训练。 很早很早很早之前,在“残疾”之前,在久远到她几乎要忘记的时间线里。 准备许久的尝试,零碎片段终于能被粘合成为整体,未知笼罩着她,让她兴奋不已。 人们会因未知迷茫,也会因未知亢奋。 丛澜知晓,自己可能会因4a失误,也可能会因这个失误影响到后面的表现。 她还是要去做。 她从来不会因为未知,就停滞不前。 失败了就爬起来,失误了就再练,“丛澜必”是魔咒,一度想套到她的头上。 但丛澜不乐意被套住。 她喜欢,却也不是一个只为了的人。 茱迪:“不做就什么都没有,起码我们有一半的成功率。” 与于谨一样,她也紧盯着那道场中的身影。 一半的成功率,不是指丛澜的4a完成度有五成。 而是指,要么成功,要么失败。 就这个角度来看,成功率真的很高,不是吗? · 褚晓彤:“嘘,她要开始了。” 上个赛季,小茉莉的第一跳是4lo。 载入花滑史册的第一个4lo,同时也是当前goe加分第二高的4.16,这套节目以冲向苍穹的姿态拿下了女单自由滑新wr。 那是人们重新笃定丛澜依旧在金字塔尖,并未滑落的超绝赛季开场。 这个赛季,小茉莉的第一跳是4a。 它与4lo的差别很大,却有一个非常让人赞成的共同点——bv不配难度。 作为四周跳里最难的lo,它在赛场目前仅有丛澜高难度完成,且三场三次4分以上goe。 如此罕见的难度,bv却一直没调整成为五种四周里的最高。 4a的bv虽然是目前已确定的技术动作中的第一,可它多出来的半周,等于将难度拔高到了接近五周跳的水准。 也可能已经与五周跳齐平了。 毕竟,就3a和四周跳来看,后者还能蒙一下,前者不会是真的不会。 这样的难度对比下来,lo能在四周跳阶段反超lz,那么4a就真的比不过5t5s吗? ——这是大家在探讨的问题之一。 bv配不上技术动作的难度,丛澜的跳跃却从不打折。 如褚晓彤所言,并没有长时间地滑行预备,也没有降速,相反,丛澜以更快地速度“冲”进了4a。 紧跟在步伐后的左脚向前,冰刀刀刃切向雪白,那道被现场收录得清清楚楚的滑冰声,随着耳熟能详的“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”的旋律,在无数人心中哼唱之时,军鼓咚咚,于“芬芳美丽满枝丫”的那一刻,腾空、盛放。 人们终于知晓,为什么丛澜想在这个自由滑里加4a了。 孙娅然去年解说coc比赛,夸赞夺目的4lo是蛟龙破深渊。 那个时候,众人纷纷赞同。 此时,那个“破”字,才是真正的具象化。 是从无尽深渊里带着决绝气势腾飞,一瞬辗转冲向天际,化作流星,在静寂、无声之中,于千万里外的人们,见到的一霎天翻! 比昨日的3a冲击感强十倍! 没有后续担心周数而提前打开的挥洒自如,缺了那么一丝静谧。 但快速的收紧与后续配合得当的笔直轴心,落冰前及时的打开,滑出时的燕式姿态,这种严丝合缝的呈现里,处处都是属于竞技运动追求的最高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