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运金牌是我的[花滑] 第1034节
书迷正在阅读:我真不是明君!、非常规事件调查组、漂亮炮灰美又癫,沙雕勇闯娱乐圈、死遁重启后,人人都以为我是幼崽、喜欢成绩好的?早说啊、睡前小甜饼短篇集、作精少爷下乡,村霸你别太宠了、在卡牌世界造机甲、劝你不要得罪我、[HP同人] 一切为了可乐
江乐心:“他们不想看比赛,不要为难人家啊!” 为什么要强迫人去赛场坐一天,这屁股多难受,这种事情就要交给我这种人啊! 她好想去,她真的特别想去,她想去都想到发疯了! 丛澜极有可能的最后一场比赛,她新节目的第二场,她将会在这里跳出4a,甚至可能是新的世界纪录! 江乐心越想越揪心:“我错过了什么?!” 这个世界欠我的越来越多了! 她不想丛澜的比赛就这样收场。 丛澜是那样璀璨耀眼的一个人,万人场馆全满,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冰迷数不胜数,一个跳跃、一个动作,就能轻易地摘走所有人的关注,调动百万人的心神。 为什么要让丛澜的落幕,是在空荡的赛场里? 这种遗憾与不甘,越过了江乐心无法看到比赛的难受,成为了她心头的一块大石。 太不应该了! 找人来当观众又会给多少票?考虑到防疫需求,怕是连场馆的十分之一都坐不满。 原以为会跟去年抚顺站一样,收世界各地的冰迷应援,消毒后让现场的工作人员来再现娃娃雨,结果这也没有。 冬奥有它自己的部署,江乐心刷到了军事化的餐食供应,一边感慨真厉害啊,一边又在想原来就是这样才没办法做到抚顺站的。 她很开心能看到这么盛大的场景,又因为自己不能参与其中而万般难过。 “我更讨厌新冠了。” 去年的遗憾延续了下来,还翻了不知道多少倍。 想到这里,江乐心忍不住真的哭了出来。 【叮咚~您关注的……】 · 丛澜的vlog剪辑得很快,她还在奥运村里收拾行李的时候就弄好了。 “专业人士干活就是利索!”她夸赞。 不像她,如果真等到她有空去剪,可能得下个月了。 柳珈:“你这几天在奥运村里逛一逛,到时候多拍点素材给我,另外村子里有随处溜达的小记者,是我们自己的人,你也记得搭理一下人家哈!” 不是正儿八经的记者,是网上的自媒体账号小编,她们自己注册的,专门用来宣传冬奥会。 等比赛结束了以后,也会继续用来宣传冬季项目。 柳珈叮嘱了一番怎么识别,每个人都挂了证件,一看就知道。 丛澜:“好的可以!” 柳珈:“你收拾吧,对了你今天测核酸了没有?” 丛澜:“测了测了,放心。” 柳珈:“去彩排时候也注意,那个地方人太多了,你又要等那么久,口罩不能取下,知道吗?” 丛澜点点头:“嗯嗯嗯!” 柳珈不放心,又说了好些才离开。 出于信任,丛澜直接把视频传到了自己的账号上,等待的间隙又继续整自己行李去了。 再起身揉腰的时候,见到传输完毕,她点了发布。 然后再切换网页,发布。 发布发布发布。 “世界上的社交平台能不能整合一下?”她嘀咕。 太多了,好费事啊! 幸好短视频有秦柠帮忙。 其实丛澜只发一个平台的就可以,自有冰迷替她转发扩散,但肯定不如她自己发布的数据集中。 外网肯定要发的,这是进村的vlog,第一视角带大家见世面的! 以前丛澜拍国内赛,现在拍冬奥,得心应手,素材多多又好好,事情交给她只管放心! 丛澜:me,可靠! 第544章 团体赛第一日 早晨起床, 赖床五分钟,凑个整,丛澜高抬着胳膊, 把自己凌空拽起来。 “起床——” 好困,不想起。 睡觉是永远睡不够的, 没有人能睡够。 丛澜感觉自己的肌肉还在沉睡。 敲敲, 起床啦! 今天不需要战斗, 但需要锻炼。 她起身把窗帘拉开:“啊!又是美好的一天!” 是开幕式的一天! 也是花滑团体赛的第一天。 出门觅食先。 冬奥村的食堂特别厉害, 跟四年前的平昌相比, 可谓是农耕社会进入科技社会。 这里到处是小机器人! 全自动哒! 西妮娅·库里科娃发信息问丛澜有没有起床,要不要一起去食堂。 她还跟丛澜感谢,说要不是后者推荐了《冬奥食堂》这个节目, 西妮娅就错过好多好吃的了。 是的, 这次的冬奥会, 央视专门拍了个综艺“冬奥来了”, 在这个节目里, 还单独开了个《冬奥食堂》的栏目。 就这底气,足以见得本次奥运村建设得有多好! 西妮娅还看到了为保障每日的食物新鲜和安全,背后有成百上千人为之努力。 她原以为只是一个食堂, 简简单单的, 没想到背后的安保措施, 物流转送,每一天都不啻于一场战争的物资输送。 太强了吧!怎么会有这种严密的布局呢? 连运送食物都有那么多关卡! 而且有400多种食材, 餐台都有12种, 里面的美食太多了, 根本吃不完! 还免费。 西妮娅顿感自己重要得如同国家元首一般。 她这次想吃亚洲餐台里的早餐,昨天就已经计划好了! 丛澜的信息太多, 看到的时候已经坐到食堂了。 “额……”不好意思,已经吃上了。 每天的餐食是轮换的,一天在200道左右,24小时供餐,八天一个周期的轮换,一个冬奥赛程下来刚好换两轮。 丛澜又觉得,比到最后一天也不是不行。 看,这么多好吃的,连宵夜都有哎! 平昌的时候吃的那是个啥啊,到最后人都麻了,吃东西就是为了活着,如果是于谨他们自己开的小灶,丛澜感觉都活不下去。 论吃的,谁能比得过种花? 没有的,而且为了照顾占比最多的外国运动员,中西餐的占比是3:7,诚意十足。 丛澜很可惜没在披萨那里见到菠萝味儿的,昨天晚上好像只有玛格丽特皮塞和萨拉米披萨?好像是这俩名字。 她想看意呆的运动员破防。 遗憾了。 机器取代了人工,食物从天花板的云轨而来,丛澜抬头看看四周,哪怕已经在这里吃了两三天,许多人也乐此不疲地惊呼。 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运用,让机器人可以把食物准确送达每一个餐桌,还不会翻。 “厉害。” “给我拍拍!” 这是拿着手机在拍机械臂的人,跟着转一圈,与他自己去端盘子没什么两样。 不过,人类自己端盘子多正常,哪儿比得过机器人呢? 丛澜把镜头对了过去,拍一圈大呼小叫的人类。 吃完以后把餐盘收走,出门前去洗手再消毒,换了一个新的口罩。 丛澜回去拿冰鞋等行李,一会儿去训练。 电话来了,叮嘱她记得到时间了去彩排,晚上的开幕式不容有失,今天可能会很累。 丛澜:“好的我记住了!一定不会迟到!” 运动员最不怕的,就是累。 · 冬奥里的花滑比赛很早,从上午十点开始。 平昌就是这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