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尽天明/坠落擒网 第29节
凌霜抬头淡淡说:“昨晚去找别的线索了。” “你昨晚在徐司前家……和他单独待了很久?” “嗯?”凌霜略皱起眉头看向他。 这位喜怒不形于色的年轻法医,被她盯得不好意思,轻咳一声道:“只是关心你。” 凌霜继续看报告,吴先锋身高171cm,她看来看去,向秦萧借了本书摆在地上,双脚踩上去。她身高169cm,垫本书大概和死者差不多。 她把那柄刀在身前比划,以此来推测凶手身高:“大概有……” “凌霜,你是不是很希望他没有罪?”秦萧忽然打断。 “谁?”凌霜随口反问。 秦萧板着脸说出三个字:“徐司前。” 凌霜这下算是回味过来了,她把刀放下,撞了一下秦萧的肩膀笑:“师兄,你这话听上去,怎么这么像在吃醋,你暗恋我啊?” “我……”他的确在吃醋,队里很多人都能看出他对她的心意,只有当事人自己不知道。 “好啦,和你开个玩笑,”凌霜朝他眨眨眼,继续说,“我只是想早点找到凶手,至于徐司前,我和他不熟,以后也不会熟。” 她暗暗发誓,昨晚的事绝对不会再发生。 天亮后,凌霜去技术部看过各项化验结果,现场除却吴胜男的脚印,只找到一种脚印,和徐司前高度吻合,可是徐司前不是凶手。 可恶,留下的痕迹好少。没有脚印,很难推断出凶手画像。 凌霜开了个简会,兵分两路查案,王嘉怡带人去走访和吴先锋最近打过交道的人,她和赵小光再去一趟现场。 * 大雨已经将院子里的血痕冲刷干净。 凶手既然戴着手套行凶,戴着手套找东西也不足为奇,难怪找不到指纹。 不对! 他杀人后,手套上难道没有沾到血吗?为什么痕检出的报告中,屋内各个角落都没有血痕?难道凶手还会戴了两幅手套? 如果凶手是因为凌霰的那份资料杀人灭口,他又是怎么知道吴先锋昨晚要让女儿来取资料的?而且时间掐算得那么准确,就好像在监视他一样。 凌霜找遍别墅,没有看到针孔探头一类的东西。 “不应该啊……”她小声嘟囔。 “什么不应该啊?”赵小光问。 “凶手应该有监视过吴先锋,但是找不到设备。” 赵小光撇嘴:“那还不简单,肯定是被那孙子拔走了。” 凌霜又四处找,终于,在书桌底下发现一块黏胶印。 她打灯照上去,发现那块黏胶很干净,像是刚撕掉不久。 “这是什么啊?”赵小光蹲下来问。 “我猜是监视设备留下的。”他们昨晚没有找到这个。 胶带要在木质家具上留下这样大片的胶痕,起码要几个月,她躺在桌底给技术部的人去了通电话,他们可以用微生物手段推算出具体时间。 昨天下雨,今天放晴,赵小光从大门口出去,不知踩到什么,猛地滑了一跤。 “他们这物业不搞卫生吗?踩我一脚泥。” “别动!”凌霜突然说。 赵小光听话站定。 凌霜蹲下来,从他鞋子上抠下一团泥巴。 四周花圃里的泥土都是黑色的,这些却是黄色的。 这些土壤,不是植被草木腐烂后的浅层泥土。小时候,凌霰带她挖蚯蚓钓鱼,铁锹深挖下去,才会看到这种黄色土壤。 凌霜环视四周,发现别墅区后面有一座小山。 她立刻带着赵小光过去查看。 山上长了些竹子和松柏,植被茂密,靠近山脚的地方有一小片塌方,那里的土质和刚刚的黄色土壤如出一辙。 “他是从这里来,又从这里走的。”难怪没有监控拍到,山中土路哪里有什么监控。 很快,她发现了脚印。 凶手在凶案现场表现得极其冷静,他避让开血液,没有让自己任何痕迹留下。 这枚脚印,是珍贵的漏网之鱼。 第22章 22. 现在还是夏天,脚印上有昆虫爬过的痕迹,应该是上半夜留下的。 仔细看,鞋印处有许多麻点,这是暴雨击打所致,结合昨晚的暴雨时间,这枚脚印是九点前留下的。 赵小光要伸手测量,被凌霜制止:“先别碰,打电话让老张他们带警犬过来嗅下气味。” 虽然没有准确测量,但从脚印大小来看,应该有43码,基本可以确定为男性。 既然有一枚脚印,就会有行走路径。 凌霜顺着缓坡往上看,青葱茂密的植被,有折断痕迹,那里应该就是凶手步行穿过的地方。 她和赵小光避开那条小道,走到山的另一侧。 他们在那里发现两串更加清晰的脚印,一串来,一串回,鞋底花纹一致,基本可以确定为同一人。 凌霜戴上手套,查看了其中几枚脚印——这人脚弓较高,脚型较瘦,运动轻便,脚掌压力不均匀,重压部位明显,可以看出他体型偏瘦。 脚印之间的间隔不大,说明他是典型的小人穿大鞋——个头不高,但脚掌大。 鞋底花纹像是劳保鞋,再看步行路线,不是均匀的直线,脚印间距离变短,这人步伐稳健,是45岁以上的中年人。 小山虽然不高,但碎石成堆,路很难走。 凌霜看过手表,从山的另一侧到这里,需要二十分钟。 两人走到山底,终于见到一条大路,沥青质地,有四五米宽,可由两车相向而行。 那条路,也是脚印的终止处。 凶手在草叶上清理过鞋子才上大路,暴雨冲刷后的路面干干净净,看不出他具体去往哪个方向。 往前走不远,有一座红砖平房,半山腰上住着看山人。 凌霜和赵小光出示证件后,上前询问。 “你晚上一直在这里?”赵小光问。 “是的。”男人说。 “昨天晚上七八点钟,你有没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人?” “昨晚下大雨,我一直没出门。” 赵小光问话,凌霜静悄悄打量着眼前的男人,他体型偏胖,个子较高,和嫌疑人画像不符。 “那你有没有听到汽车声?”凌霜问。 “车子嘛,肯定天天都有,昨天晚上还挺多的,来来去去的。” 赵小光叹气:“看来是问不到什么关键信息了。” 凌霜打量四周,立刻有了主意。像这种沥青路,一般都连通着大路,小路上没有探头,大路上一定有。 凌霜和小光取上车,回到脚印消失处。 她把手机丢给赵小刚计时,驾驶车子顺着沥青路往南走,直到遇见摄像探头。 “几分钟?”她问。 “八分钟。”赵小光说。 凌霜点头,将车子掉头,返回远点,如法炮制往北走。 这次耗时六分钟,加上刚刚从别墅到山底的时间,凌霜推算出凶手开车路过探头的大概时间:“走,去交警大队调录像。” 令人意外的是,那两个时间点,摄像头里都没有车辆路过。 凌霜眉头紧锁,是她推理错误?还是嫌疑人当时根本没有开车? 昨晚那么大的雨,他作案后会去哪里?步行走大路,再穿山越岭离开吗?那样的话就有无限种可能。 眼前像是被人蒙着一层漆黑布帘,什么也看不清。 这条路走不通,只能走旁的,她记得还有一样凶器。 凌霜看过技术部出的报告,刀刃上除却血,还有油,她确定那就是把新刀。 那把刀很特别,属于匕/首,是管制类刀具,网络上根本购买不到,只能去店里碰碰运气。 凌霜和赵小光跑遍大大小小几十家刀具店,一无所获。 赵小光忍不住叉腰感叹:“我们南城治安真好,连一个非法卖刀的商贩都没找到。” 凌霜长长叹了口气,那这把刀到底是从哪里来的? * 两人回到队里,已经过了晚饭点。 吴胜男敲门进来,给他们俩各自送来一份晚餐:“凌队,吃完饭,我带你看份资料。” 凌霜闻言,几口把饭扒完,跟着她出去。 吴胜男给凌霜看了一份九年前的尸检报告。 吕斌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