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7节
他大概是达到这层次。 说明他的气血蓬勃强大,身体素质惊人。 他再次试图修炼猿戏,难度比先前入门到熟练阶段,又增加一倍,显然蛇肉的效力消失了。 不过昴日立有大功,吃了蛇肉,替他节省掉不少时间。虽然他已经坚定道心,硬吃下修炼猿戏的苦,但是能不吃,自然是最好的。 是时候再上山去了。 周清觉得猿戏从熟练到精通阶段,神意更重要。一来他想去山中见识一下真实的猿猴,二来感觉在山中修炼会对他进一步的猿戏修炼有加成,三来是他该尝试在山中练练真实的攀援了,以后采药必然要用上。 此外,萧若忘回信里关于八卦伏龙掌的见解,他尚未带上山去给师兄看。 他似乎还忘了什么。 对了,是补心丹。 他原本就打算将补心丹用在最关键的时候服用,来提升猿戏。 现在是时候了。 周清穿上火烷衣,带着制作好的弩爪,以及手弩,佩剑等出门必备物品。都是能杀人保命的。 他相信江州的治安,也更相信自己手中的剑。 昴日跟着他一起上山。 这家伙肯定平时没少偷跑去山林里。 山中自是要比城里冷一些,可空气清新,远非城里能比。但大桑树下修炼,那股阴凉,却更能提振周清的精神。 山上山下各有各的好。 都怪大桑树,居然不会走路。 否则周清将桑树搬到清福宫多好。 想一想。 大桑树真要是会走路,肯定吓人。 到了清福宫,知善远远过来迎接。他是老实人,山上山下经常来回跑,不嫌累,无怨言。 周清知道,清福宫最靠得住的还是老师侄。 如果是福松看到昴日,肯定阴阳怪气两句,师弟送肉来咯。 这牛鼻子,说是持戒,实则什么肉都要吃,根本不忌口。 知善见过昴日几次,知晓是小师叔养着玩的。而且作为修行的道士,他对昴日的灵性隐约有些感知。 只是养个有灵性的鸡,并非什么大不了的事。 前朝景阳真人的一个弟子,乃是朝中大将,还养过一头猛虎呢。 佛门甚至有高僧说法,以感化狮子、大象为能。 …… …… 广场。 这次的地一点都不滑。 自从上次福松说过地滑之后,知善懒得打扫了。因此广场的打扫,全靠山风山雨,以及知善下山时,福松偷偷胡乱打扫一下。 他肯定是不承认的,说是吹风啦,将广场上的枯枝败叶尘土吹走了。 知善才懒得揭穿。 “师弟,你当真要和我切磋八卦伏龙掌,别怪师兄没告诉你,师兄手重啊。”福松跃跃欲试。 都说解元公是天上的星宿下凡,打不得。 所以他想试试。 周清微微一笑:“萧道长的回信,有说过师兄关于八卦伏龙掌的疑难。师兄暂时找不到陪练,我自问最近有些武道的长进,因此勉强试试,做师兄的陪练吧。” 他也是想测试一下自己的实力。 虽然周清没练出罡劲,可是他感觉自己跟福松的差距肯定比一年前小很多了。 跟福松动手,自是不用偷袭。 周清轻装上阵。 福松看到周清身上那些武器,老脸一黑。这师弟上个山都如此谨慎,到底有多怕被仇杀啊。 小师弟这样,简直想不长命百岁都难。 他突然有点被周清带歪,莫非这才是道门养生的精髓。 能活多久,和能不能活多久,还是有区别的。 周清摆开虎鹤双形拳的架势,下身是无影腿。 福松脚踏八卦,手起伏龙掌。 见证者是知善。 除开山风吹动万物的风声,广场没其他的声音了。 福松自问定功惊人。 周清比他还沉得住气,一动不动。 福松是师兄,要是不敢先动,气势上就输了一筹。于是他先动了。一招或跃在渊,虚实不定的击打向周清的腹部…… 一刻钟后。 福松气喘吁吁,周清也喘着气。 “师弟,你耍赖,身上的火烷衣都没脱下,我就说瞧着这玩意,怎地如此眼熟。刚才我要不是分神,师弟你就被打伤了。” 火烷衣的防御力不错,福松下手,估错了力道。 主要是周清使诈,火烷衣穿在里面,外面披着宽大的袍服。 照理说,火烷衣是穿在外面的。 这就是师弟所谓的轻装上阵? 周清翻了翻白眼,刚才要不是手上没小刀片,或者蛇鳞片更或者铁丸,他早偷袭福松了。 实在是机会很多啊。 不过福松确实留着力道。 而且福松似乎总能觉察到他要从哪个角度进攻,但只在发力的一瞬间,因此只要周清出手快,福松凭这一点先机,根本占不到便宜。 福松利用亢龙有悔,罡劲也没使出十成力,大约五六成。但他错估了火烷衣的防御力,反而因为一招快要得手的时候而失手。 由此周清判断出,他距离福松的功夫,还差一截,可要是实战的话,凭福松对他的警惕不够,很有机会重伤福松。 但是八卦伏龙掌确实厉害。 福松如果不想和周清实打实交手,只是游斗,周清拳脚相接的话,真没啥好办法。 如果福松警惕他弹指神通或者弩箭发射,也大概率能避开。 不过比耐力和气血爆发力的持续性,福松明显落在周清后面了。 总之实战,周清赢面大,切磋福清赢面大。 如果在山林等复杂地形,尤其到了夜里,周清的优势会大许多。功夫分高低和分生死属实是两码事。 其实切磋过后,师兄弟两人各有收获。 …… …… “天地布气,师教之真,真仙登圣,非师不成,心不可师,师心必败。” 今天是原本周清在胡村社学那些学生中,有心上山成为清福宫弟子后,经过考验,进行传度的日子。 “传”是传承的意思,“度”是度化的意思,凡是有道教信仰的人,首先要有师承,由师傅引进道门。经过传度后,即取得了由凡入圣的第一级阶梯,就有了师承、道名、字辈,也就是说,终生有了信仰的依靠。传度之后,经过若干年的修炼,积功累德,就能取得授箓的资格。 清福宫虽然破落,传度授箓的过程依旧十分严谨。 除非是周清这样的人,才会破例。 毕竟当日周清上山,林小姐可是捐了不少。 而且周清又有才。 收徒是知善他们的事。 学生们有些恍惚。他们原先的小先生,在教他们时成了秀才相公,没过一年成了乡试解元公,现在当了他们的师叔祖。 距离小先生教他们读书时,才过去不到两年而已。 若不是亲身经历,很难相信。 其实道士身份和读书科举不冲突,只要不正式授箓就行。甚至有些达官贵人,会主动上山授箓。 当今天子好道,对这方面很宽松。 甚至官员和勋贵,觉得这是一种时髦。 世道渐乱,但有个秀才身份,甚至举人身份,对上山的弟子们还是有好处的。 他们一边在山中修炼知善等四人传授的符典,一边跟着周清读书。 一时间冷冷清清的清福宫,变得愈发热闹起来。 即使读书不成,他们还有黑虎帮这个出路。 黑虎帮实际是米帮,哪怕周清命胡屠户不当黑心商人,可做米粮的买卖,在愈发混乱的世道里,照样日进斗金。 眼见清福宫愈发有模有样,福松高兴地很,怎么看周清都顺眼。 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便是为清福宫收了这个师弟。 老师兄福山最大的成就便是有他福松这么一个师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