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
顾芳行至案台将戒尺随手一放:“今日诗书课。请各位学子两刻钟内以花为题,作诗一首。” 话毕,众人执笔凝思,冷清菡嘴角微勾,看向冷清凝,眼中闪过一抹得意,哼,一个乡野村姑,我倒要看看你如何写诗。 感受到一旁的视线,冷清凝余光一瞥,只见四皇女盯着她,眼中充满戏谑之色。 冷清凝腹诽:呵,小样,想看姐笑话?门都没有! 写诗?她脑子可有华国上下五千年的诗文,别说花了,什么样的诗文都不在话下。她只需誊写下来便可。 略微思索写哪首合适。 提笔: 花开花落花无悔,缘来缘去缘如水。 花谢为花开,花飞为花悲。 花悲为花泪,花泪为花碎。 花舞花落泪,花哭花瓣飞。 花开为谁谢,花谢为谁悲。(注:引用宋代李清照残花) 不消一刻钟,冷清凝就站起身交卷了。 走下台的时候,还故意对四皇女挑了挑眉。四皇女顿时瞪大了眼睛,血气上涌: 这个村姑,简直可恶… 时间到。顾芳用戒尺拍响案桌,起身下台依次收走纸张。 一目十行批阅一遍后,选出三篇,拿起其中一篇细细品读。眼神渐渐放出光芒,嘴角笑意扩散… “今日的诗作中,有三首好诗,第一首是江雪小姐的: 袅袅炊烟醉桃林,百花皆嵌烟雨中。 春来客居桃林处,溪草芬芳引蝶迷。 此诗构思巧妙,视为中上。” “第二首是厉承安公子的: 落花摇曳随风起,斜叶垂绦伴影低。 婵娟不解浮云意,相思空作金钗寄。 文笔细腻,感情丰富。 此为 佳作。” “最后一首是少国主这篇:残花,意境上佳,十分难得。既写花又不特指花,通篇写花,透过诗句表达孤单飘零忧郁伤感之意,写的好,写的真好!!!”随即,便将诗念了出来: 花落花开花无悔,缘来缘去缘如水。 花谢为花开,花飞为花悲。 … 顾芳念完,众人惊呼出声!好诗! 众人齐齐看向冷清凝,每个人脸上表情不一,有欣赏,有震惊,有自卑,有钦佩,有嫉妒。 没想到少国主竟有如此才华! 冷清凝则看向厉承安,脑中回荡着那句:婵娟不解浮云意,相思空作金钗寄! 心道:自己这首残花可是才女李清照的诗,被评为上佳意料之中,但厉承安公子的诗却是他自己写的,竟也颇有才华。 他的诗文中写到:在纸上写满了相思却不知该如何告诉你,只能一遍又一遍的摩挲着你送我的金钗。 字里行间饱含深情,写尽相思之意。 刚刚在顾芳念这首诗的时候,别人没有注意,但冷清凝却清楚的看到 身旁的冷清欢身子微微僵硬了一瞬。 厉承安难道暗恋二姐?有意思… 冷清菡见大家都在恭维冷清凝,拳头紧握,口中冷哼一声,咬牙切齿: “老师,六妹在空门山修习十五载,都说修行之人心静如水,为何却能写出如此伤怀的诗句?” 江雪面带疑惑,扭头向冷清菡问道: “四皇女殿下此话何意,莫非是说少国主殿下是抄袭他人之作?” “本殿没有那个意思,只不过好奇罢了,六妹小小年纪又长居深山,何来此等忧虑。” 冷清凝在心里翻了个白眼,面上镇定自若: “那四皇姐想如何?需不需要本殿再写几首来证明?” “六妹,这可是你自己说的,皇姐可没有逼你自证。” 呵! 冷清凝站起身恭敬的向顾芳行了一礼: “老师,既然皇姐怀疑学生,那学生愿再作诗文,请老师当见证,随意出题。” “嗯。”顾芳点点头,稍加思索: “那还是以花为题吧,再分别写两首表达不同心境的诗,两刻钟时间。” 冷清凝轻轻摇了摇头,眼神明亮而坚定:“不用两刻钟,一盏茶足矣,学生脑中已想好诗词。” 说罢,蘸墨,执笔。 … 一盏茶的时间过去。 冷清凝神色淡然。 顾芳拿着诗文的手微微颤抖,眼神越来越亮,脸上表情欣喜若狂,嘴角止不住的上扬。 大声念到: 落花 我本将心向明月,奈何明月照沟渠。 落花有意随流水,流水无心恋落花。 春风有心护花容,花落流水偏像东。 来年再解春风意,此花已非那花红。(注:琵琶记元末高明 唐白居易落花春) 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,劝君惜取少年时。 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(注:唐杜秋娘) 顾芳念完,堂内寂静一片,落针可闻。 片刻后,众人回过神来,忍不住拍手叫绝! 江雪化身迷妹,嘴巴张的有鸡蛋那么大:“此乃绝句呀!殿下,您也太厉害了吧,好诗呐!好诗!” 冷清欢脸上欣赏之色毫不掩饰:“六妹,一鸣惊人啊,佩服。” 厉承安口中念念有词;“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…” 其他学子:“不可思议,少国主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便作出两首心境意境完全不同的佳作,真是了不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