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节
书迷正在阅读: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、失去你,朕只剩天下江山了、美人爹爹已黑化、请为我尖叫!、我在阴冷厂督身边吃香喝辣、请为我尖叫、重生后,806女寝靠囤货在末世、绝对碾压[快穿]、从夜的命名术开始、[清穿+红楼] 太子和我的狗】互穿后
母妃干净纤细的手指剥开了一颗,莹白的果肉叫人垂涎欲滴。 母妃将那颗荔枝去了核,递到了阿效口中,阿效既新奇又欢喜,点着头说“真甜”。 他生来体弱,于饮食上也比寻常孩童艰难,他说一句真甜,是会叫人惊喜欣慰的事。 于是母妃说——“阿效喜欢,那再吃一颗。” 统共三颗,是按人头送来的。 她犹豫了一下,然后将自己手中那颗荔枝递了出去——“这颗也给阿效吃吧!” 虽都是五六岁的年纪,但她的手与阿效瘦弱可怜的像小鸡爪子的手不同,她的手肉乎乎厚嘟嘟,那样的一只手将那荔枝递出去时,在母妃眼中,应是根本不需要思量的吧—— 母妃点了点头,吩咐身边的宫人取点心给她吃。 于是她将那颗荔枝塞给了阿效。 她站在那里,看着母妃将一颗荔枝又剥给阿效。 这时,取点心的宫人回来了,于是她便走开,去一旁吃起了点心。 她自小胃口好,吃什么都是香的。 又因存下了想保护弱弟的想法,吃饱后又总要再吃两口。 她将一碟点心都吃了干净,接过宫娥递来的帕子擦嘴时,恰看到母妃朝她看来,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。 那无奈中,似有些担心她吃撑了不舒服,又似有些她幼年时还看不懂的东西。 阿效有些困倦了,于是母妃将他抱在腿上,轻轻拍着哄睡。 她就坐在那里静静看着,她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双脚还碰不到地,却未敢乱晃,怕惊扰了阿效。 她看着看着,也有点困了,忽然有点羡慕被母妃抱着的阿效。 自她有记忆起,母妃好像没有这样抱过她,将她也放在腿上,环在怀里。 但仔细想了一会儿,她倒想到了一次。 那是春日午后在晒太阳,阿效也是困倦了,有些想要闹脾气,哭着不肯让母妃哄睡。 于是母妃朝她张开双臂,将她抱在怀里,对阿效说——阿效不来的话,那母妃可就抱阿尚了。 这办法对小孩子总是奏效的,小孩子不会思考那么多,阿效听了赶忙跑了过来。 于是母妃神态温和将她轻轻推开,去抱阿效。 想到那件事,她再看着那红彤彤的荔枝外壳,忽然有一点点委屈。 但阿效身体那般差,她不该委屈的。 她想做个好孩子,也想做个好阿姊。 而阿效也是个好阿弟—— 那天晚上,阿效找到她,偷偷塞给了她一样东西。 她借着廊下的灯笼看去,只见是一颗荔枝。 ——“这是阿姊的,我偷偷藏起来的,阿姊也快吃!” 他许是藏在了袖子里,也或是塞在了怀中,那荔枝早就不新鲜了。 但在那双和她一模一样的眉眼注视下,她还是剥开吃了。 那是她吃到的第一颗荔枝。 ——“阿姊,好吃吗?” ——“还没有栗子好吃呢。” ——“啊,可我觉得很好吃啊。” ——“那以后阿姊把全天下的荔枝都挖来给你!” 冬日里看宫人自土中挖了只红萝卜出来,她便以为荔枝也生在土里——连这一点都还没弄清,就开始吹起了牛皮。 偏阿效信了,向她点头如小鸡啄米。 常岁宁跨出宫门之际,将思绪收回。 …… 荣王世子李录来到了甘露殿,向圣册帝与太子分别行礼。 圣册帝使人赐了座。 他身体一向不好,圣册帝待其便有诸多照料,譬如入宫时夏日乘辇冬日坐轿,便是其他宗室子弟没有的。 “朕方才正与太子商议选立太子妃之事。” 李录闻言微讶然,看向坐在那里的太子,微微笑道:“看来宫中很快便要有喜事了。” 太子坐得端正,眼底却有一丝显而易见的紧张局促之色:“……但儿臣年岁尚小,并不着急此事。” 儿臣年岁尚小——这是他近两年来最常挂在嘴边的话。 这句话似可以维持住某种平衡。 但他心中清楚,他总是会长大的,这句话他能说到十五岁,二十岁……可三十岁呢? “你固然不急,可自有人替你着急。”圣册帝的语气很平和,却叫太子后背陡然生出一层冷汗。 他又听那声音道:“不过也好,选立太子妃之事非同小可,尚需要些时日物色,是该早做准备了。” 太子:“一切但凭圣人做主……儿臣无不听从。” 圣册帝看向他:“你是日后大盛的一国之君,无须事事听从于朕。” 太子面色微白:“儿臣……” 圣册帝似不曾看到他的慌乱,往下说道:“你身为太子,凡事便皆与社稷息息相关,朝堂之上,各人皆有利益算计在,谁人之言皆不可尽信。太子妃的人选,你自己要好生考量,莫要偏听偏信某一人之言,以致盲目行事。” “是……儿臣谨记。” 圣册帝这才看向坐在一旁的荣王世子:“太子这般年岁已在准备选立太子妃之事,录儿对自己的亲事,可有何打算?” 荣王世子在京中养病多年,亲事尚未定下。 李录看起来有些意外:“侄儿尚无打算。” “可你的年纪已该成家了。”圣册帝看着他,似有若无地叹息了一声:“你阿父远在益州,若朕由着你在朕眼前这般耽误下去,要如何同你阿父交待?” 李录定了定神:“且由陛下做主便是。” “你与太子不同。”圣册帝温声道:“你若有属意的女郎,不妨同朕明言,若你阿父也同意,那便由朕来为你做主赐婚。” 李录怔了怔。 属意的女郎吗? 他面露赧然之色:“侄儿并无想法……” “那便试着物色一二。”圣册帝看向太子:“朕打算为选立太子妃之事办一场花会,届时你也一同前往,可于宴上留意一番是否有合眼缘者。” “是。”一旁的冰盆有些凉,李录咳了两声,才又道:“多谢陛下替侄儿操持费心此事。” 见他面色虚弱,圣册帝询问了几句其近来的身体情况。 “夏日贪凉了些,近日便有些咳……但并无大碍。” 圣册帝这才做出放心之色,另又交待两句,才让宫人将人送出了甘露殿。 太子李智也告退而去。 看着二人离去后犹在轻轻晃动着的珠帘,圣册帝眼神微敛,其内情绪不明。 片刻后,明洛走了进来。 “陛下,岭南送来的荔枝到了,现皆在外殿。” 圣册帝略略回神,却是自龙椅上起身,道:“朕去看看。” 明洛并不意外她要亲自去看,只上前相扶。 圣人并非重口腹之欲者,但每年自岭南而来的荔枝,圣人都会亲自挑选一些出来。 圣册帝来至外殿,微弯下身,从那些新鲜的荔枝中慢慢挑出了数十颗颜色个头最漂亮的,盛满了两只匣子。 “余下的这些,还和往年一样使人分下去。” 明洛应下:“是,洛儿明白。” “这两只匣子,也和往年一样,分别送去大云寺和长公主府。”圣册帝交待明洛:“长公主府,你亲自走一趟。大云寺那边,便让崔卿代朕过去吧。” 明洛再次应下,带着那两匣铺了冰块保存的荔枝出了宫。 “圣人时时刻刻都在念着崇月长公主殿下。”坐在出宫的马车上,明洛身侧的侍女望着那两只匣子,不免感慨了一句。 这可是最好的荔枝,一匣子送去大云寺供奉天女,一匣子送去崇月长公主生前所居,圣人自己都未曾尝一颗呢。 且每年都是如此。 明洛心知侍女的想法,视线也静静落在了那两只匣子上方。 可不是只送一匣给那位长公主殿下。 “听闻从岭南来的使者经过恭陵时,会留下一些荔枝用以祭祀葬在恭陵的先太子殿下……”侍女轻叹口气。 一双儿女皆早早去了,做了圣人又如何呢,还不是孤零零的,只能在心中牵挂着那些骨肉至亲。 “还好有郡主您陪着陛下。”侍女感慨道。 明洛嘴角微扬了扬,不置可否。 圣人需要人陪吗? 或在许多人眼中是不需要的。 有了这天下最至高无上的权力,还会在意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陪伴吗? 她有时也不确定姑母是否真的需要。 但,这怀念也好,愧疚也罢,无论几分真几分假,皆只是对已故之人而已。 她有时会想,若姑母那双过于出色的儿女还在世,姑母又会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