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7节
书迷正在阅读:这个明星合法但有病、失去你,朕只剩天下江山了、美人爹爹已黑化、请为我尖叫!、我在阴冷厂督身边吃香喝辣、请为我尖叫、重生后,806女寝靠囤货在末世、绝对碾压[快穿]、从夜的命名术开始、[清穿+红楼] 太子和我的狗】互穿后
此刻正落着小雨,小秋撑伞扶着乔玉绵,一路走的很慢。 来到孙大夫住处,上了石阶,至廊下,乔玉绵轻嗅了嗅,笑着问走出来的孙大夫:“孙大夫可是晾晒了白术与苍术?” 孙大夫微愣,片刻,才点头:“正是。” 他晾晒的不止这两种药材,正因不止是,气味混杂一处,她却能分辨出来其中有这两味,才更令人意外。况且,此刻在下雨,雨水也会扰乱药气。 孙大夫忽然想起,她曾听这小娘子玩笑着说过的那句话——久病成良医。 与乔玉绵一同走进堂中,孙大夫一时若有所思。 此刻,近千里外的汴州,也落起了细雨。 常岁宁带着阿点荠菜,和何武虎等人,从城外军营回到汴州刺史府时,恰遇到昨日主动带工匠前去监修战船的崔璟。 崔璟带着元祥,在刺史府外下马。 何武虎等人连忙向崔璟行礼:“崔大都督!” 众人便一同往府中行去。 “辛苦你了。”常岁宁负手而行,对走在她身边的崔璟道谢。 监修战船本是她的差事,和玄策府本无关,但崔璟眼中过于有活儿,前前后后替她办了很多事,让她有足够的余力去处理军营里的事务。 “不辛苦。” 不辛苦啊。 濛濛细雨中,常岁宁负在身后的手指轻轻敲了两下,转头看向他,拿提醒的语气问:“三天是不是到了?” “嗯,到了。”崔璟目不斜视,看着前方,道:“等晚间庆功宴散后。” “……”常岁宁脚下一顿,负在身后的手握作了拳。 这厮到底卖的什么关子? 她不由憋了口气,看着崔璟。 崔璟也转头看她,问:“可曾见过河豚吗?” “当然。”常岁宁微拧眉,狐疑地看着他:“提河豚作甚?” 崔璟重新看向前方,深邃清冽的眼睛里含着一丝笑意:“你此刻很像。” 常岁宁:“……?!” 跟在后头的何武虎不由小声问:“这啥意思啊?” “我知道!”阿点立刻举手。 向来要面子的常岁宁立时回头,戒备地看向阿点。 但还是没能拦住阿点踊跃抢答的大嘴巴。 第292章 送我的? “气鼓鼓!”阿点道:“一戳就‘嘭’地一下炸了!” 于是何武虎和荠菜等人就看向常岁宁。 阿点则上前两步,凑到常岁宁面前,好奇地戳了一下她的右脸,而后道:“可是也没有很气鼓鼓嘛!” 被他戳的完全没脾气的常岁宁:“……”她倒要多谢阿点大将军为她正名? 阿点大将军甚是公正,又戳了下她另外半张脸,最后道:“我作证,不像!” 并批评道:“小璟你胡说,你冤枉她了!” 崔璟压下嘴角笑意,点头:“嗯,前辈教训的是。” 阿点前辈教训罢,常岁宁也瞟了他一眼。 崔璟嘴角的笑意便再压不住,笑着看向前方。 一行人边走边说着话,雨幕渐密时,阿点撑起他的披风,撑在常岁宁头顶,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大鹏鸟,护着刚出窝的小鸟崽子。 他们出城办事多是骑马,备了蓑衣未备雨伞,但是刺史府的下人很快送来了雨伞。 但阿点玩心大发,推着常岁宁跑起来,让披风在身后高高飘起,他开心大喊:“……飞咯!” 常岁宁乐意陪他玩,在雨中的披风下同他一起往前跑着,鞋靴踩过青石板,也溅起细细水珠。 崔璟撑伞在后跟随,看着那一大一小在雨中奔跑的身影,未有让人追上去打搅他们。 许多时候,他都会羡慕阿点前辈。 此时如此,从前更甚。 因为在很久之前的从前,他并没有机会走向真正的她,而只能从玄策军中、挽月弓的旧年痕迹之上,及她留下的那些兵书之间,依稀织构出她该有的模样。 而现如今,他却可以站在她身侧,跟在她身后了。 自此后,他所行每一步,都是崭新而得上天厚赐的。 青年撑伞而行,视线追随着前方踩雨的两道身影。 今日的刺史府很忙碌,虽在下着雨,各处仍可见忙碌的下人身影,他们是在为今晚的庆功宴做准备。 一路上遇到的下人或官员们,都向常岁宁和崔璟行礼。 得知常岁宁与崔璟回来,胡刺史身边的参军亲自跑来传话,请二人去前厅喝茶说话,道是李献方才到了。 经过一条长廊时,阿点被刺史府的小郎君和小女郎们截下了。 他们问阿点去了何处,阿点骄傲道:“……我不是闲人,我每日可是有许多差事要办的!” “我知道我知道,阿点将军是大将军呢!” “大将军办完差事了吗,可以和我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了吗?” 阿点拿一双大眼睛去请示常岁宁。 在外面总是要给孩子面子的,常岁宁一笑:“阿点将军今日差事已毕。” 阿点便和那些孩子们一同欢呼起来。 常岁宁只交待了一句“要当心些”,便与崔璟继续往前厅而去。 她有此交待,实乃事出有因,只因阿点昨日做鸡尾巴时,因太过紧张,手上一个用力,便不小心将前面的小郎君拽得往后仰翻,那小郎君栽在阿点身上,小郎君前面的小郎君也顺势栽倒,一拖二,二拖三,原本的老鹰捉小鸡,成了叠罗汉。 身后孩子们的玩乐声渐渐远去,常岁宁与崔璟很快来到了前厅。 厅内众人纷纷起身相迎。 除了胡粼和肖旻等人外,其他前来赴宴的官员大多是头一次见到这两位“传闻中的人物”。 一位是多年只在传闻中听过的崔大都督。 另一位是近来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的后起之秀。 崔璟得此敬重,是因官职与多年威望在此,常岁宁与他相比,的确是个实打实的后起之秀,她如今的战功尚不算多,但胜在功大而奇,哪怕是为女儿身,却也令人不敢轻视。 李献也上前向崔璟行礼:“崔大都督,许久未见了。” 崔璟抬手还礼:“李将军。” 李献面色和煦,视线继而转向常岁宁,再抬手:“在下李献,久仰宁远将军大名了。” 面对对方如此谦逊的态度,常岁宁便也微微含笑:“李将军,日后望多指教。” 李献一笑:“宁远将军折煞在下了。” 他一双笑眼看着面前穿着青袍,言行举止皆坦然从容的少女,耳边忽然响起离京前,于甘露殿中聆听过的那句交待—— 圣人令他守洛阳,也令他“守”玄策军。 圣人有言,让他多加留意崔璟是否有异心之余,也让他多加留意这位宁远将军。 初闻此言时,他尚且感到不解,区区常阔养女,不过刚有两分名声,手中无权无势,为何也会被圣人如此“另眼相待”,这般因重视才会生出的忌惮,竟隐有与崔璟齐平之感。 直到他听闻汴水大捷,此女竟亲手斩杀徐正业。 这其中或有运气使然,但绝不可能只凭借运气便能办到。 再到此刻,虽是头一遭碰面,尚未有了解更多,但此女周身的气势,竟给他久浸沙场之感,全然不像是养在深闺多年的女郎。 李献无声打量常岁宁的同时,常岁宁也在判断着他。 别的不说,这位先韩国公夫人之子,倒是生的很像他母亲,有一幅好样貌。 这幅好样貌之下,是还算沉得住气的心性。 料想也是,此前拒不援汴州,能稳坐洛阳,打着一手渔翁得利好算盘的人,自然是个能沉得住气的。 李献此前未肯及时出兵援汴州之事,在座众人自然心中都有计较,李献也清楚各人心中的计较,但他一切如常,表面看不出分毫异样。 晚间的庆功宴上,他也与众人推杯换盏,很好的融入了这场庆功宴。 宴上有舞有乐,而那些自洛阳送来的美酒大约是酒劲不小,满厅酒气扑鼻,常岁宁纵未饮,也觉醉了三分。 她甚至有两分再待下去便会醉酒打人的不妙预感。 是以,宴席临近尾声时,常岁宁便及时走人,以免害人害己,再将刚立起来的英名毁于一旦,这是她的庆功宴,万不能成为现眼地。 谢绝了那些虽生着人形,此刻在她眼中却与行走的酒坛子无异之人相送,常岁宁出了宴厅,往住处走去。 外间雨水未停,夜风一吹,一路上衣袍上的酒气得以散去,她方觉头脑清醒了过来。 这一清醒,看着雨中深浓夜色,不免微顿步,回头看向宴厅方向。 “女郎?”替她撑伞的喜儿也止步。 “无事。”常岁宁转回头:“走吧。” 她且等他来寻她便是。 常岁宁回到住处时,姚冉迎出来行礼,轻声问:“将军饮酒了?” 常岁宁摇头:“不曾。” 姚冉便又问:“那将军困倦否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