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宅书屋 - 历史小说 - 长安好在线阅读 - 第623节

第623节

    而他们这些兵力,暂时应对乱民固然绰绰有余,可一旦真正对上凶悍庞大的范阳军,却无异于以卵击石……

    所以,接下来他们受制于范阳王的局面,几乎是明摆着的。

    堂内众族人神情凝重地商榷之际,一道藕粉色的少年身影冒雨而来,大步跨入堂中。

    一壶在粉衫少年身后收伞。

    堂内众人下意识地看向走进来的少年。

    那样貌俊美的少年张口便道:“……各位叔公叔伯,事到如今咱们还等什么,跑便是了!”

    跑?

    这个毫无稳重可言的跳脱字眼,让堂内族人纷纷色变,最年长的那名老者沉下脸色:“六郎!你若想一同商榷此事,便先坐下静听!”

    “叔公,雨一停,范阳军便会再次攻城,哪里还有时间静听慢说!”崔琅丝毫不惧老者威严,继续往下说道:“局势如此不利,我等不跑,难道傻乎乎留在这里等范阳军找上门来?”

    老者闻言脸色气得发白。

    另有中年族人看向崔琅的眼神,带着几分怒其不争:“六郎……此处乃是清河,是我崔氏祖宅所在,我等若就此奔逃离去,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崔氏列祖列宗?”

    “你为崔氏长房嫡子,遇事只知逃遁,如此没有担当,将来又要如何执掌崔氏?如何让上下心服?”

    自崔璟被除族后,崔琅便被族中视作了未来家主的苗子来看待。

    但这苗子,瞧着实在让人发愁得紧。

    面对那些失望的眼神以及责问声,崔琅半点不觉羞愧——开玩笑,自记事起,他便是泡在这样失望的眼神里长大的,他会怕这个?

    他的声音反而更大了:“那范阳王李复,若是个要些脸皮的,许还会与咱们周旋一段时日!”

    “可若他不要脸皮,骨子里是个癫的,学着那卞春梁,一个心情不好便将咱们全杀了,咱们又能如何?”

    “到时要么祖宅上下数百口族人皆受制于范阳王,咱们沦为人质,就此让京中祖父和父亲他们被绑住手脚;要么干脆全成了冤死鬼,一同去下面见崔氏先祖,届时泉下相见,各位叔公叔伯便觉得有颜面了不成?”

    “你……”老者气得嘴唇哆嗦,伸手指向崔琅:“将他轰出去!”

    这纨绔被家主从京师送回清河,交由他来看管,他起先信心十足,认定这崔氏族中便没有他管教不了的纨绔,可日渐他却觉得……纨绔至此,实非人可教也!

    他甚至开始怀疑,莫非他们崔氏,果真气数将尽吗?否则崔氏长房嫡脉,怎净出叛逆货色!

    “不必你们轰,我自己走!”

    崔琅气冲冲地转身往外走去之际,堂内满是无奈的叹息声。

    然而下一刻,走到门槛处的崔琅,却脚下一顿,又忽然转身大步走了回来。

    “……?”崔氏众人一言难尽地看着他。

    “……我不走,我话还未说完!”崔琅立在堂内,神情比方才更添坚定,看向坐在最上方的族老:“叔公可知,崔氏当年起家,凭得是什么?”

    那老者紧抿着唇,压制了怒气,定声道:“既如此,便由你来说说,凭得是什么?”

    崔琅:“我不清楚凭得是什么。”

    族老刚压下的怒气“噌”地又要往上冒,只听那少年紧接着道:“但我知道,必然不会是叔公此时不肯舍弃的所谓固执风骨!”

    “崔氏的风骨,是数百年来的锦绣书香堆出来的!此乃后天之物,如一件华服,却不该成为我等身上的桎梏!”

    “且我认为,真正的风骨与担当,从来不是不知变通的顽守,而是当进时则进,当退时则退,当死时也不惧死的决断与气魄!”

    “崔氏用来传家的,不是这处冰冷的老宅,也不是此处的丰厚祖产,而是我等崔氏子弟!”

    “吾等活,清河崔家活。吾等死,则清河崔家死!”

    随着少年掷地有声的话,堂内有着有别于起初的寂静。

    这寂静间,那少年撂袍跪了下去。

    “叔公,自郑家倾覆后,崔家虽仍在,却也早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无可撼动的崔家。而这世道,也不再是从前那般秩序可控的世道了——”

    这句话的声音不再如方才那般响亮,却叫上首的老人有着一瞬的失神。

    老人看着跪在那里的少年。

    少年自然很年少,也很鲜活,如一只彩羽雀鸟般漂亮轻盈,身上有着未有被层层规则禁锢的飞扬之气。

    很快,那少年人身后,又有着十多个与他一样年少的子弟跟着跪了下去。

    他们跪在那里,似在提醒着他这个族老,他真的已经很老了——身体是老的,规矩是老的,见识也是老的。

    而这短暂的失神间,老者想到了远在京师的家主。

    家主亲自择选并送回清河保护起来的孩子,又怎会当真一无是处呢?

    正如此时,这个孩子身后跟着跪下的那些少年……这又何尝不是这一辈崔氏子弟间人心所向的体现?

    或许,不是只有被他们这些老东西认可的长处,才能被称之为长处。

    又或许,家主正在看中了六郎身上这股有别于其他人的鲜明与灵活……

    家主曾言,不同局面下的崔氏,需要有不同的家主来带路,因为这世间也从来并非一成不变。

    老者几分怅然,几分了悟,再看向崔琅时,眼底的成见已消散了大半。

    但再开口时,语气里却有着难言的复杂和无力:“清河距京师千里之遥……如此局势下,即便是走,只怕也寸步难行。”

    如他这般年岁的老人,是在崔氏真正煊赫的岁月中长成的,因此他愈发不愿承认如今崔氏的衰败。一旦直面提及崔家也有无能为力之时,身上强撑着的那股气息便也随之衰退,陡然显现出无力来。

    “去京师自然不可能。”崔琅目光炯炯道:“叔公,我们去西边,去太原!”

    族老闻言怔住。

    “……太原?”其他族人也面色复杂:“并州……”

    太原归并州管辖,而任谁都知晓,并州大都督正是被他们除族的崔璟。

    “并州距清河仅有三百里,乃是眼下最稳妥的选择。”崔琅道:“且料想那范阳王李复,也轻易不敢去进犯并州!”

    崔氏众族人:“……”

    此事的重点是在于并州够不够稳妥吗?

    众人脸色纷纭,一时竟没人吭声。

    到底是崔琅身边的一名子弟小声问道:“可是……万一太原城将咱门拒之门外,那怎么办?”

    这样直白而叫人难堪的话一问出口,那些崔氏族人更觉脸上挂不住了,正要否决这个提议时,只听崔琅道:“那有什么,有我呢,到时我哭也将太原城的城门给它哭开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问话的子弟愕然张大了嘴巴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,值此危难时,真的好羡慕这样不可抵挡的脸皮,以及这样毫无存在感的自尊……这种一往无前的求生勇气,真的让人很有安全感。

    可是……

    那子弟悄悄看了眼已经要被气出好歹来的族人们,又小声问:“……如此岂非太过有损崔家风骨了?”

    虽说他也赞成六郎的看法,如此关头,风骨不是首要,但也……不能一点不要吧?

    “同敌人哭,那叫没风骨,在自家长兄门前哭,同没风骨有什么干系!”

    崔琅说话间,站起了身,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,一笑道:“且也不必我去哭,我方才收到了来自并州大都督府上戴长史亲笔书信一封!”

    “戴长史于信上言,只要崔家愿意避去太原,他便可带兵在太原城外百里处接应!”

    太原作为大盛龙脉起源之地,位置意义何其紧要,实不能有分毫闪失。

    而如此关头下,崔璟正应战北狄,太原的一举一动愈发不可有分毫大意,若分寸把握不好,一旦激怒了范阳军,遭来对方发难,即便太原有相战之力,却也绝不会是什么值得期待的好局面。

    是以,戴长史愿主动带兵出城百里接应崔氏族人,已是时下所能做到的最大诚意了。

    十分清楚其中利弊的崔家族人也能体察到这份诚意,一时神情多感意外。

    并州戴长史,必不会无故相助……

    “戴长史在信上说,此乃长兄先前的授意,长兄曾有过交待,让他们多加留意照拂清河崔氏族人。”

    闻得崔琅此言,堂内陷入了复杂的沉默当中。

    崔琅趁热打铁道:“叔公,事不宜迟,快快让族人准备动身之事吧!”

    第519章 必打断你的腿

    听得崔琅这般催促,族人们纷纷低声交谈起来。

    族老神情不定地道:“举族迁离清河,乃数百年来不曾有之事,实在事关重大……按说要先请示家主,方可决断……”

    有不少族人心绪复杂地附和。

    “如今哪里有时间去请示祖父!书信送去京师一来一回,少说也要半月!”崔琅翻白眼道:“到时只怕我等早已统统落入范阳王手中了!若运气差些,动作赶些,这送信的工夫,说不定都够我投胎用了!”

    “六郎,你……”

    崔琅这口无遮拦之言让不少族人摇头,但细思之下亦可知这些话并非毫无道理。

    而就在他们说话的间隙,堂外的雨水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耳边没有了雨水的喧嚣声,却愈发令人心焦起来,于众人而言,仿佛最后一道屏障也在肉眼可见地消退了着。

    “族老……”有族人犹豫不定地看向上首的老者,希望他能做出决断。

    老人看向崔琅,终是开口:“六郎,且将信与我一观。”

    崔琅立时将那封信双手递上,由仆从奉到族老面前。

    族老看罢,确认是出自并州长史无疑,想到那个被崔氏除族的出色青年,在心底深深地叹了口气。

    “叔公,我愿为此事担责!”崔琅道:“若事后祖父追究怪罪起此事,我自会站出来一力承担!实在不行,届时祖父问起时,便道是我打晕带走了叔公便是!”

    反正他的确也干得出来这种事。

    族老闻言神情一言难尽,这都是些什么没正形的主意?

    他何须一个小辈来扯谎保全他的“风骨”?

    “诸位叔公叔伯,便请听我一言吧!”崔琅看向众人,抬手深深拜下。

    众人看着那少年人,一时多心绪繁杂。

    那少年此刻这般弯下脊梁相求时,周身仿佛褪去了大半青涩与浪荡不定。他的身形虽弯了下去,较之往常更添了矛盾的笔直气态。

    堂中有着片刻的寂静,众人都隐隐意识到,这寂静之后,即会有真正的决定出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