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第4节
吕夷简拱手说道:“无子的事情明日尚可继续试探,至于赵骏所言的三冗问题确实是陈年积弊,短时间内想解决很难,当务之急,还是党项人叛乱之事。” “是。” 晏殊也马上说道:“赵元昊叛乱立国,这对于大宋的威严来说,是一个很大的打击。” “可是赵元昊兵马强大,何况赵骏也说我们在与其交战之中大败,反倒为赵元昊建国之战立威,若是冒然出兵的话……” 赵祯不由得犹豫。 他称呼李元昊为赵元昊是因为当时李元昊还未恢复李姓,他祖父李继迁被赵匡胤赐姓为赵,叫赵保吉,所以宋朝官方称呼里是叫赵元昊。 “既然失败肯定有失败的原因,若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,或许可以反败为胜。” 晏殊非常聪明,马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。 “晏公的意思是?” 赵祯指了指隔壁,说道:“这种事情,他能说得清楚吗?” “能不能说得清楚,一问便知。” “嗯……” 赵祯沉吟了一会儿,说道:“还有朕的子嗣问题。” “今日天色已晚,明日再问吧。” 吕夷简说道。 赵祯就只好带着一点疲惫和对未知的彷徨苦笑着摇摇头:“那就回福宁宫吧。” 说着他摆摆手,宣布散会,自己摆驾回寝宫。 几名大臣就各自散去,吕夷简叮嘱他们此事一定要保密,若是外面传出风声,则必严惩不贷,令几名宰相亦是心中肃然。 这边赵祯回了福宁宫之后,就召了几个得宠的嫔妃,如俞御侍、苗御侍、张美人一起搂搂抱抱。 老赵忒不是东西。 几个妃子年龄最小的苗御侍才十三岁,最大的也才二十一岁,他也好意思搞些有的没的。 但要是往常赵祯早就扑了上去,可今天却抱着怀里的姑娘们总觉得不是滋味,想搞点事儿又搞不起来,没太大兴致,脑子里全是赵骏说的那些话。 左思右想实在是睡不着,就遣散了三名妃子让她们各回自己宫去,干脆披着睡衣又想去后苑,却又忽然想起吕夷简再三叮嘱,不要让赵骏知道他现在在大宋的事情,害怕他将来不会真话。 所以最终赵祯还是强忍下来想去找赵骏问个究竟的冲动,又回到寝宫里躺着,脑子里想的事情太多,翻来覆去睡不着觉,一直到半夜三更辗转反复了两三个小时,才迷迷糊糊地睡着,睡着后还说着梦话,令在门外守着的宦官王守忠担忧不已。 “朕无子……朕无子……” 在这一声声几乎听不清楚的呢喃中,赵祯还是沉沉睡去。 而那边的赵骏则一样辗转反复。 门外暴雨如注。 他不知道门口现在有大内侍卫在守着他,但他却感觉到深深的不安。 一个人在异乡,身边没一个朋友和认识的人。 最关键的是眼睛还瞎了。 虽然村长安慰他说以后会好起来,可失明这种东西,谁又能说得清楚呢? 所以现在的赵骏同样惶恐不已,既害怕自己会永远失明,又恐惧于自己的内心的孤独与谁去说? 但现在很是无能为力,他也只能将这份害怕藏在心里,默默抱着被子忍受着。 就是这被子……好像还是丝绸被,咱尼尼村这么有钱吗? 迷迷糊糊中,赵骏同样睡去。 直到第二天早上,门嘎吱一声开了,他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,激动地大喊了一句:“村长!” 在这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,能有个人陪他说说话也好啊。 晏殊走了进来,端着一个盘子,上面有几个馒头,一碗稀粥;倒不是御厨没好菜,而是去年汴梁洪水,赵祯怜悯百姓,因此节衣缩食,自己也吃这些东西。 “赵老师,吃早饭了。” 晏殊说道。 “不急!” 赵骏摆摆手,盘膝坐在床上,对着门口的方向说道:“我知道您昨天为什么想听宋朝历史了,肯定跟我一样不喜欢宋朝是吧。所以我准备了一个宋朝笑话,是这样的,您听好了。” “公元976年的某一天早上上朝,赵匡胤从龙袍中掏出一张纸在朝堂上念:‘先帝昨夜不幸驾崩……’他摸了摸衣服,说道:‘不好意思,今早上穿了我弟弟赵光义的衣服。’怎么样?这个笑话好不好笑?” 晏殊与刚刚跨进门,正准备听赵骏今天讲宋朝历史的赵祯吕夷简等君臣脚步一滞,脸色僵住了。 第4章 赵祯老色皮 室内一片沉默。 吕夷简和王曾等人面色如土,不停偷瞄赵祯的脸色。 赵光义的事情在大宋可是禁忌,无人敢提。 这小子是不是以为自己很幽默? 当着大宋官家的面,提这种事情,十条命都不够死的啊。 赵祯的脸刚还激动着呢,因为他昨天精神亢奋了一夜,很想知道后世的事情。 结果听到赵骏的话,刹那间脸色就变得铁青,血压噌噌往上涨。 这小兔崽子还说是自己赵家后裔呢! 就这样诽谤先祖? 我他妈! 赵祯双手紧握成拳,青筋暴跳,嘴巴微张,似乎想喊人,但硬生生给憋住。 要不是晏殊昨天晚上告诉他,一切都是为了从赵骏嘴里套消息出来,还请他暂时忍耐一二,赵祯恐怕早就叫人把赵骏拉出去剁了。 但这气憋着宣泄不出来,让他差点憋出内伤,脸色青一阵紫一阵。 晏殊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赵祯那张几乎扭曲的脸,只好说道:“赵老师,不要胡言乱语。” “这怎么能是胡言乱语呢?烛影斧声嘛,虽然不是个成语,但那是驴车战神弑兄夺位的典故来着,很多人都知道。而且高粱河车神和合肥战神还有瓦剌留学生,这三位,那是历代皇帝屑中之屑。” 赵骏嘟囔着:“他们也就是比秦二世胡亥、晋惠帝司马衷、完颜构、金国留学生和儿皇帝石敬瑭这些玩意儿稍微好点。不是吧村长,不会真有人喜欢赵光义吧。” 赵祯脸都开始变绿了。 合着自己爷爷干的事儿在后世都变成典故了? 吕夷简和王曾瞧赵祯愈发不对,连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,示意他千万不要暴露。 晏殊看着赵祯那几乎咬碎银牙,由青到赤再从赤到紫绿的脸,只好道:“我喜欢他,所以赵老师就不要说他了。” “啊?” 赵骏傻眼了。 他昨天还以为老村长想听宋朝笑话呢,结果……还真没想到连高粱河车神都有粉丝。 这世界之大,真是无奇不有,令人啧啧称奇啊。 “对了……” 晏殊把餐盘放在旁边的桌案上,将里面的粥碗和馒头拿出来,一边往赵骏手里递,一边假装不在意地说道:“合肥战神、瓦刺留学生、完颜构还有金国留学生,又都是谁啊?” 这个战术话题转移的效果很有用,赵祯勉强压住了火气,轻轻摆开了吕夷简和王曾拉住他的手,挑了挑眉,似乎想听听赵骏对另外几人的解释。 胡亥、司马衷、石敬瑭他都知道,但这几位却是不清楚。 赵骏纳闷道:“村长,您不是也喜欢看历史吗?这些人您难道不知道吗?” “胡亥、司马衷、石敬瑭我倒是知道……” 晏殊委婉说道:“而且我也就是看了一点史书,不像你,你是专门学这些的,我怎么能跟老师你比呢?” “哦,差点忘了,我说的是这些人的外号,害……” 赵骏一拍脑门,他才想起来经常上网的年轻人肯定知道这些讽刺性外号,但老一辈人就不一定知道了。 “那他们到底是?” 晏殊又问。 “还能是谁,大魏吴王孙权、宋徽宗赵佶、宋钦宗赵桓、宋高宗赵构以及明英宗朱祁镇呗。” 赵骏咕噜噜喝了一口粥,说道:“您这粥糖放得有点少啊,家里没糖了吗?” 嫌糖少? 赵祯听到这句话,翻着白眼,又好悬没给气死。 心道自己节衣缩食,连平日里喝粥一粒糖都不舍得加,为了照顾你小子已经是格外开恩加糖了,居然还敢嫌弃。 还有,宋徽宗赵佶、宋钦宗赵桓、宋高宗赵构又是自己哪三位不肖子孙? 宋朝居然能出这么多与历史昏君并列的皇帝,这…… 赵祯又气得浑身发抖。 晏殊随口说道:“糖比较珍贵。” “珍贵?” 赵骏咬了口馒头,含糊不清地道:“白糖一斤也就几块钱,便宜的甚至几毛钱一斤,而且国家应该有贫困补贴吧。” 几块钱? 还是无比珍贵的白糖? 虽然不知道几块钱是多少钱,但听那口气也知道在后世白糖很廉价。 晏殊只好一边感叹后世果然富裕,一边把白糖珍贵的原因推给了屡试不爽的借口:“外面在下雨。” “哦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