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2节
书迷正在阅读:邪神竟是我自己、美强惨反派重生以后、糟糕!和死对头互穿了、分手前,男友从无限流回来了、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、农家小夫郎重生招赘婿、一封栀子花香味的来信、距离公式、就算是深渊也要养老婆、色情主播不想干了(NPH)
皇帝说可以缩减南巡规模,并且从内库支银子,不需要从国库拿。 整个过程,皇帝都算是心平气和的,仿佛和群臣有商有量。 但是做事却雷厉风行,几天后,荣禄和伯彦讷谟祜就来到热河行宫,跪在皇帝的面前。 “朕要南巡,命你二人护驾!” “不必再说,不必再劝,这是圣旨!” “理解要执行,不理解也要执行。” 顿时,荣禄和伯彦讷谟祜跪下叩首道:“奴才遵旨!” …… 半个多月后。 一万多精锐大军,护送着皇帝离开了热河的行宫南下。 恭亲王奕讠斤率领文祥,宝鋆等留守大臣出京城跪接圣驾。 因为在所有人看来,皇帝无论如何也要经过京城,而且肯定也要先回宫的。 但皇帝根本就没有进京,绕开京城直接去了通州,然后从这里登船,沿着运河南下。 皇帝南巡,引起了轩然大波。 朝野之间,无数人痛骂,无数人反对。 不仅仅是民间了,就连一些中低级官员,都私底下痛骂。 这个时候励精图治,知耻后勇都来不及,你竟然南巡?不怕留下千古骂名吗? 伴随着圣驾的南下。 整个南方官场,彻底震动。 尤其是两江总督曾国藩,皇帝距离扬州还有很远的时候,就把湘军的精锐水师全部派出去了。 他是真的害怕皇帝在南方出事啊。 甚至英方外交人员也主动求见恭亲王奕讠斤,表示对皇帝南巡的关切,如果可以的话,愿意借出军舰为皇帝护航。 恭亲王奕讠斤严辞拒绝。 但这个时候,英国人确实是真心实意的,这段时间都是履行相关条约的关键时间段,他们可万万不想出现什么变故,更加不想皇帝有事。 曾国藩不但派出所有的水师舰船,而且还派使去天京,去九江。 目的只有一个,不要搞事。 这个时候,不管任何势力,千万千万别搞事。 任何人,都承担不起皇帝出意外的后果。 然后,距离还有好几百里的时候,两江总督曾国藩,江宁将军托明阿,漕运总督跨省迎接。 几日之后,终于有惊无险,皇帝的圣驾到了扬州。 扬州距离天京这么近,几乎所有人都胆战心惊。 这段时间内,整个扬州的守军,直接超过七万人。 皇帝在扬州呆了三天时间,然后再一次登上大船,穿过长江,沿着运河继续南下,前往苏州。 而这个时候,南方七省联盟的舰队前来护航。 几日后! 皇帝圣驾到了苏州。 扬州几经战火,早已凋零了。 但苏州关键时刻被苏曳保了下来,此时繁荣依旧。 这还是皇帝第一次领略江南,显得兴致勃勃。 不但游览了几个古迹名胜,而且还在重重保护下,观看了市井生活。 在忙碌的街道上,黄包车夫拉着客人狂奔。 皇帝道:“这就是九江生产的黄包车吧。” 旁边的李鸿章道:“是的,皇上。” 皇帝道:“朕也想要试试看。” 众人不安,这样多危险啊。 几个时辰后,皇帝坐在了黄包车上,前面拉车的是伯彦讷谟祜。 皇帝兴致勃勃地坐车,逛了好大一圈。 下车之后,仿佛意犹未尽道:“很平稳,很舒服,比起马车舒服多了。” 接下来,皇帝召见了车夫,询问生意可好,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之类。 而后,皇帝朝着身边的曾国藩和李鸿章道:“这黄包车不错,解决了很多人的生计问题,九江做的不错。” 一时间,曾国藩和李鸿章也不知道是该点头,还是该摇头。 然后,皇帝道:“徐有壬呢?朕想要见见他。” 李鸿章道:“回皇上话,徐有壬此时不在苏州。” 皇帝道:“哦,那倒是可惜了。” 他也没有问徐有壬此时在哪里。 在苏州呆了几天,接下来曾国藩担心,皇帝会不会说要去上海。 那地方太复杂了,很难搞得定。 不过,皇帝没有说去上海,而是直接去了杭州。 …… 几日后,皇帝来到杭州。 浙江巡抚王有龄跨省迎接,皇帝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西湖。 从头到尾,王有龄始终相陪。 最终皇帝公开夸奖王有龄,说他勇敢忠贞,能做事,能打战,是大清少有的能臣,可为天下官员之表率。 然后,皇帝下旨,赏王有龄加户部侍郎衔。 王有龄领旨谢恩。 在杭州玩了几天后,所有人想着皇帝接下来要去哪里? 是去福州?还是……其他地方? 但不管如何,千万别说去九江啊,我们扛不住。 皇帝道:“九江经济实验区,听说办得如火如荼,朕想要去看看。派人去问问沈葆桢和李司,看方便以否啊。” 所有人惊愕,一下子无言。 足足好一会儿,曾国藩道: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九州万方,皆是皇上的疆土,皇上想要巡视哪里,便是哪里的荣幸。” 皇帝道:“还是要问一问,朕到了哪里,就会给哪里的民生造成负担。还是先问一问,是否方便接待。” 旁边的曾国藩很想问,如果说不方便的话,皇上是否就不去了? 然后,皇帝这边真就派人去九江询问沈葆桢。 顿时,九江这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。 大部分人,都不赞同皇帝的到来。 很简单的一件事情,皇帝来九江,如果遭到刺杀怎么办? 哪怕是未果的刺杀?也会引发惊涛骇浪。 届时九江该何去何从? 当时苏曳就在大沽口战场遭遇刺杀,让朝廷置于不义境地。 但是你不同意,皇帝就不来了吗? 最终,沈葆桢和李司上奏,恭迎圣驾。 …… 半个多月后,皇帝圣驾进入了九江。 九江上下,无数人充满了无限的戒备。 整个天下,几乎都屏住呼吸,盯着九江。 唯恐发生什么天崩地裂之事。 可以说,皇帝用南巡这一招,整个南方七省所有官员没人想得到。 而且,如果皇帝在这个时候直接下旨,罢免王有龄,沈葆桢、田雨公等人的话,那这些封疆大吏都无法阻挡。 这个时候,让耆龄、罗遵殿、赵德辙这些人接任这三省封疆的话,也无法阻挡。 皇帝亲自来施展这些大招的话,谁也挡不住。 但是现在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,皇帝去了浙江,王有龄没有被罢免,反而被加了侍郎衔。 但是,赵德辙、耆龄、罗遵殿三人就在身边。 耆龄肚子上中了一枪,虽然保住了性命,但整个人已经明显佝偻起来了。 所以皇帝葫芦里面究竟卖什么药,还真的无人知晓。 接下来,在沈葆桢的陪同下,皇帝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整个九江经济实验区。 看得非常仔细,甚至比在杭州,苏州的时候细致多了。 尤其是纺织厂和黄包车工厂。 问了很多问题,生产效率,多少工钱,多少成本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