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6节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四朝玉京春、黑化強制愛短篇集、多云转晴、春帐暖(骨科,亲兄妹)、月亮为证(1v1,校园)、【GB】摊牌了,我不做人了、(综漫同人)某科学的天与暴君、i人练习生发疯到一半被读心了
尼玛都快造好了! 这谁不迷糊? 林广荣笑呵呵道:“怪我们!怪我们啊,是我们太快了!” 说是这么说,表情上全是自豪。 小车车来到了“云房”门口,大门平时都是关闭的,只有侧面的小门通行。 “嗡嗡”的电机声,小车直接开了进去。 李刚、谷波两位试飞员,仰着头,好奇的打量着这处“秘密基地”。 适应光线变化后……呆立当场。 只见广阔的空间之中,数百人在地面忙碌着,数十辆叉车等载具不断调动着。 “天空”之上,更是有着无数不知名的小型飞行器在穿梭,这是最超出他们理解的景象。 甚至还看到,有些飞行器小钳子上挂着东西,似乎在运送…… 这…… 脚步声、呼吸声、不知哪里发出的金属撞击声、不知何人的呼和声。 忙碌,又井然有序。 写实,又带着科幻。 他们从没设想过,进来后会看到这样的景象。 还有那……他们的目标…… 小车车一直贴边行驶,被各种物料、柱体挡着,鲲鹏恐怖的身形一直若隐若现。 浮光掠影之间,无法窥得全貌……因为它实在太大了…… 林广荣回头看了一眼,笑的更灿烂了。 这时一架向导无人机飞了过来,直接跟着行驶中的小车同步跟随,周瑞的声音从其上传来。 “林主任,您怎么来了,有什么情况?” 林广荣已经习惯了这些小东西,笑着说道:“试飞员终于到了,我带他们来看看。” 向导无人机:“行,您先带他们看,我这边离不开。” “没事,周总忙去吧。” 向导无人机似乎做了一个“点头”的动作,就飞走了。 两个试飞员揉了揉眼睛…… 刚才是眼花了么? “唰”的一下,视线豁然开朗,小车车终于驶入了“云房”的核心部分。 林广荣指着,那几乎已经拥有“飞机”全貌的钢铁巨兽…… “那,就是鲲鹏!” 庞大体型带来的压迫感,直达人心。 很突然的,本应该以“胆大沉着”为强项的两位试飞员,心底居然冒出了一种忐忑感…… 林广荣又指着远处十几米高空上,那个钢制平台,现在被称之为“指挥平台”的地方,对两位试飞员说道: “那位就是我们的总工程师,鲲鹏之父,周瑞,你们可能听说过他的名字。” 李刚和谷波一阵迷糊,国内飞行器设计大师……好像没有姓周的…… 他们视力极好,小车车行驶之间,能感受到那位年轻过分的“总工程师”的目光,一直在关注着他们。 等等……这些无人机……周瑞?! 开明智能的ceo?!! 第628章 云房计划:100% 大概两小时后,周瑞得以空闲,从指挥平台上下来。 此时两个试飞员,已经在林广荣的带领下,围着鲲鹏转了十七八圈了。 他们除了要知道如何驾驶,也需要系统的了解很多工程问题,才能在试飞的时候,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。 虽然航空领域的工学硕士,对于919厂来说不算什么,但他们也不需要搞研发和制造,只是需要理解。 周瑞和两个试飞员握了握手:“你们好。” 李刚和谷波赶紧上前握手。 哪怕已经消化了两个小时,还是对于“开明智能ceo”,是蓉飞总工程师这件事情感到震惊。 这瓜太大了,很难消化! 周瑞道:“二位之前有开过威龙么?” 李刚和谷波尴尬的摇了摇头…… 虽然“威龙”的产量在逐渐增加,但确实没到“普及”的程度,能开上威龙,一方面看实力,另一方面也看机遇。 他们的大队长倒是开过,不过也没什么交流,大队长已经很久没归队了。 二人被调配过来,主要是有过丰富的“双座机”驾驶经验,轰六、伊尔-76、以及一些民航客机。 “没事,鲲鹏的驾驶舱布局逻辑,和威龙类似,而威龙的驾驶舱则是蓉飞自己的沿袭,歼10总开过吧,你们应该适应的很快。” 两人赶紧点头,歼10没开过,他们也就可以直接打道回府了。 “你们有自己的学习安排,驾驶舱系统、油料-动力系统、翼身外形的气动特点……时间紧任务重,我会安排你们在各组轮岗。” “鲲鹏项目组”和其他飞行器开发项目最大的不同,就是一个字“快”! 两个试飞员,恐怕要赶紧适应一下才行。 简单的交流了两句,周瑞就让他们先跟组熟悉情况了,试飞员的学习工作他不会全程跟进,自会有人传授和考核。 安排走两人,周瑞和林广荣聊了一会儿。 “今天来看,进度又提前了?” 周瑞摇摇头:“算不上提前吧,维持着一个稳定的速度,计划六月底、七月初完工,进行最终调试,大概需要两个星期。” “试飞时间……暂定在七月中吧,如果试飞员比较慢,往后延一延也可以。” 林广荣望着鲲鹏,点点头道:“您是总师,我们跟着您的步调来,这速度已经超出我们想象了,万一遇到什么情况拖延了,也别有压力,计划计划,哪有不推迟的哈哈。” 熟悉的话语,让周瑞想起了什么,问道:“对了,张援朝前辈怎么样?” 林广荣叹息了一口,说道:“已经转到疗养院了……眼睛倒是能睁开,但……” 周瑞微微颔首,拍了拍林广荣的肩膀。 两人就这么站在地面上,仰着头看“鲲鹏”。 好久之后,林广荣突然说道:“真漂亮……比设计图还漂亮……” 周瑞也很认可:“是的……” 林广荣有些出神…… “我记得刚加入蓉飞的时候……那时条件非常艰难,绝大部分飞行器,都得按照毛熊的固有设计进行改造……说白了,就是仿,当时国家工业基础底子太薄……” “但即便是仿,我们也力有不逮……经费、人员、技术都不足,所以只能选择一个方向前进。” “轰炸机和战斗机相比,是纯粹的‘进攻’用途,我们当时放弃了轰炸机,将所有精力和费用,都用在了‘战斗机’方向上。因为当时领导认为,我们首要的任务是‘防御’,而不是‘进攻’。是‘自保’,而不是‘威慑’” 周瑞点点头,比起“战斗机”一直没放弃追赶,轰炸机确实已经停滞很多年了。 连试飞员都没专业对口的。 以当年的眼光看,那么判断其实也没错,轰炸机是100%进攻机型,战斗机则可攻可守。 这个选择,一定程度上隐射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。 “被封锁”,“被敌视”是常态,内部发展百废待兴,外部环境群狼环绕。 武力的使用和规划,都极为克制和低调,只在万不得已的时候,才会被逼无奈,打到人家首都去。 哎……说多了都是泪…… 很多人说:轰炸机已经不适应时代了,其实却没考虑过,时代在变,共和国的角色也在变。 如果只是求自保,做一个默默发展的“蛰伏者”,轰炸机自然没有意义……而如果被迫坐在棋盘之上,成为棋手之一,那么轰炸机必不可少。 美国也一直没有放弃轰炸机方向的研究,直到周瑞重生前,还在大举推进新世代“b21”的面世。 某种意义上来说。 从单一机型,到多点开花。 从自保防御,到对外威慑。 变的不只是航空工业的发展,变的……也是祖国的发展需求…… 嗯……一个和平主义者的需求…… …… 七月初,随着众人的努力,“云房计划”,终于接近了尾声。 自四月下旬开始,自七月结束,历经七十三天。 这台创下多个全球第一,也理应是多个人类有史以来“第一”的钢铁巨兽,终于完成了全部建造任务。 它的名字,来自于2300年前的作品,道家经典《庄子》的首篇——逍遥游。 自“逍遥游”问世以来,无数文人墨客寄情怀于此,寄心胸于此,寄向往于此。 但从没有任何华夏造物,可以当得起“鲲鹏”二字,一切都只存在于华夏人的想象里。 如今,一架以“鲲鹏”为名的工程造物,顺利竣工在“云房”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