帐中婚 第106节
书迷正在阅读:他要像一棵树、我教日月竞风流【nph】、成为海岛文小炮灰[七零]、重回九零:签到系统带我躺赢、穿成继母后,我改造全家种田忙、穿成了德妃的妹妹[清穿]、入戏(作者:妄鸦)、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、穿越女主的小丫鬟、那个可爱室友背地里居然!
至少还在一座房子里。 季绾看向左侧西卧,“嗯,也好。” 不同于自己的闺房还有沈家建的新房,单单一个西卧,宽敞偌大,床、榻、座、椅、屏风、架格、琴几、湢浴应有尽有。 一张乌木架子床摆放在屏风后,挂着霞绡帷幔。 季绾放下随身的细软,拿出拨浪鼓放在枕边。 “深夜了,先生去休息吧。” 逐客意味再明显不过。 能随他回府已是莫大的恩赐,君晟没有得寸进尺,抬手揉揉她的脑袋,转身离开,却差点绊到屏风旁的雕花绣墩。 “当心。”季绾出声提醒。 君晟绕开绣墩,谨慎地走着,直到走出隔扇,才大步流星去往对面的东卧。 对自己的房子再熟悉不过。 回到卧房,脱去衣袍,他方想起背上的鞭痕。 有一处丝丝痛,应是渗血了。 门口恰巧传来脚步声,继而传来女子刻意压低的嗓音。 “我帮你上药。” 季绾也是刚刚想起他背上的伤,别扭和心疼交织,不由自主地拿出药膏走了过来。 君晟眉眼微动,走到门边背对她脱去中衣,“有劳。” 客气的语气带着小心翼翼。 看着深浅交织的红痕,季绾抽吸口凉气。 太师下了狠手。 “先擦擦吧。” 没等君晟应声,季绾快步走开,回来时手里端着一盆温水。 一名老仆止步在门口,尴尬地挠挠头,哪有让大奶奶亲力亲为的。 季绾走进卧房,拧干湿帕,替君晟擦拭后背,动作还算轻柔。 君晟舒展背脊,感受着清凉的指尖在背后游走。 微甘微涩。 ** 与此同时,沈栩没顾太师夫妇的挽留,净身离府。 他不允许自己处在别人的屋檐下摇尾乞怜,告诉自己骨子里还需有清傲。 凌云哭丧着脸跟在后头,被撵了几次都没有走开。 “你该留在太师府,跟着我只会受苦、受讥。” “小奴原是太师府不起眼的小厮,是公子抬举,留小奴在琉璃苑伺候,吃香喝辣。小奴记着公子的好,愿随公子同甘共苦。” 沈栩站在阒静的街上,微微仰头轻叹,有袅袅水汽溢出唇齿。 富贵一场空,到头来出乎意料收获了一个忠心的仆人。 “公子,咱回沈家吗?” “不了,无颜回去。”沈栩迈开步子,“沿途寻家客栈吧。” 一高一矮一对主仆,并肩走在冷月凄凄的长街上。 蓦地,身后传来一声哽咽—— “阿栩。” 沈栩顿住步子,艰难地回过头,见乔氏微佝着身板站在远处。 乔氏的身后,沈荣杰带着孙儿和孙女。 “大宝,茹茹,过去。” 两个小家伙屁颠屁颠跑向愣住的沈栩,争先唤道—— “四叔!” “四叔!” 虽不明白为何会有沈栩和君晟两个四叔,可两个孩子从记事起,就知道眼前的男子是他们的四叔。 听着叽叽喳喳的清脆童音,沈栩喉咙酸胀。 乔氏走过来,激动地握住他的手臂,“阿栩啊,回家,咱们回家。” 天色朦胧,看不清周遭,唯独老妇人的眸光清澈纯净,不含算计的杂质。 回到自己原本的房间,沈栩躺在墙角的木床上,空荡的心稍稍踏实,暂时寻到可以释放疲惫之隅。 真正的家人,才会让他感受到舒坦和自在。 可他明白得有些迟了。 蜷缩在被子里蒙住脑袋,素来沉闷的男子抱头痛哭,宣泄着压抑的情绪。 沈大宝趴在屋外窗边,竖着耳朵偷听,扭头看向身后的爹娘。 “娘,四叔哭了。” 是悔恨的泪吧,伤了最爱他的爹娘。一向嘴刁的杨荷雯罕见地沉默了,没有不识趣的冷嘲热讽。 她独自去了后院,呆呆望着空置的新房,感慨万千。 潘胭随后走来,站在杨荷雯身后,同样望着新房,有珍书阁那边的牵连,她没有沈家其他人那么感伤,日常还能见到季绾,可她再难见到的,是那个临走前多看了她一眼的男子。 陌寒。 那一眼,深沉凝重,难以直视。 翌日一早,乔氏叩了叩沈栩的房门,房门“咯吱”一声虚开。 屋里无人,被褥叠放整齐,上面放有一封信。 不孝子阿栩奉上。 沈栩带着凌云不告而别。 信上说,他无颜面对自家人,愧怍、羞亏, 决定离家,待到次年金榜题名归来,再报爹娘养育之恩。 乔氏坐在床边抹了抹眼泪,将信折好。 寻个隐蔽的地方安心备考也好,不必去承受外人的闲言碎语。 沈大郎一早来给弟弟送汤面,不由愣住,“阿栩呢?” 乔氏叹道:“走了。” “啊,去哪儿了?” “去可以静心的地方了。”乔氏没事人似的接过汤面,将信递给长子。 读过信,沈大郎唏嘘。 乔氏吸溜一筷子面条,没顾什么仪态,“对了,闲暇时,帮阿胭把她屋子里的家私都搬去后院的新房吧。” “啊?” “啊什么啊,房子空着也是空着,她们娘俩这些年受苦了,早该住进有光的屋子。” 沈大郎挠挠头,“儿子不是那个意思,可咱们房子有限,等老四娶媳妇了怎么办?” “咱也换个大点儿的家宅呗。” “娘,儿子发觉您比以前坚韧豁达了。” 乔氏哼了一声,带了点小小的骄傲,“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。” 檐下燕巢空空,等到雨燕回时,她的两个儿子也差不多回来了。 一家人可以团圆了。 ** 次日一大早,太师府举办了新妇的改口礼。 换子的事不宜声张,太师夫妇筹备了一场再简单不过的改口礼。 君太师笑呵呵接过媳妇茶,越看季绾越欢喜,之后同君晟承马车离开。 经历两次换子风波,谭氏虽疲惫,但明显气色红润了些,任谁都看得出,她最在意的子嗣还是君晟。 可婆媳还不熟识,又都不是话多的人,难免冷场。 这桩婚事地促成,谭氏没有参与过,加之性子冷,对季绾客气之外不免显得疏离。 季绾并不在意,只要不被一再添堵难以维系体面就成。 谭氏也考虑到这点,特意交代魏管家从中周旋,暂时婉拒褚氏等心思重的亲戚们登门。 而府中尽展喜悦的人当数二公子君豫。 憨头憨脑的大高个儿,拉着季绾满院子跑,为她介绍着府中的情况。 君太师有一妻一妾,膝下二嫡一庶,无女儿。 离得老远,陶姨娘扭着腰走来,主动与季绾见礼。 她原是徐老夫人安排给儿子晓事的通房侍女,后被抬为妾,虽不得宠,但为太师诞下一子,又因不惹事,没有触碰过谭氏逆鳞,在府中也算立稳了脚跟。 庶子君豪,年二十,是都督府一名武将,不常回府。 陶姨娘客客气气,季绾自是不会失礼,不走心地聊了几句,又被君豫拽着袖子去往其他院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