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节
书迷正在阅读:穿越女主的小丫鬟、那个可爱室友背地里居然!、和前男友穿到七零、捡到小夫君、暗火缠颈、眉飛色舞(ABO NP文)、狗尾巴、[历史同人] 玛丽苏和三国和金手指、[综漫] 黑粉潜入立海大网球部后、[综漫] 侦探也会打网球
自己目前不过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兵部右侍郎,要知道兵部可是一个高危职业,自己不能去沾惹兵部的因果啊。要是一不小心就被当成替罪羊给撸掉,自己还怎么拯救大明。 所以必须要有靠山,要有能说得上话的人,要有自己的代言人,目前看来自己这个便宜伯父很合适啊。 一是对自己真情实意,二是人家天启五年的进士,在翰林院混了十七年了,资历完全足够了。 同时李适心里不由开始鄙视这个便宜伯父,混了十几年还在翰林院,看来也就是个书呆子啊。 “哈哈,伯父拭目以待吧。不过说说伯父,你这么多年都待在翰林院,难道就不想挪个位置?” 黄景昉顿时老脸一红,自己的同年,甚至自己的后辈,都有好些人在内阁里面混得风生水起。 就只有自己一直很稳定的待在翰林院养老,虽然现在混到了翰林院詹事。但是崇祯朝的翰林是真不值钱,只是一个混资历的地方。 以往翰林院有经筵还能时常见到皇帝,在皇帝面前混个脸熟。但是崇祯皇帝一天日理万机,军国大事都处理不完,哪里有时间来听你们这些翰林哔哔。 于是不可避免翰林院就成了一个熬资历养老得闲散衙门。 黄景昉又不善钻营,就只能在翰林院熬资历。这一熬就是十七年,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,现在已经变成意志消沉年近五十的中年。 “哼,在什么位置都是为皇上效力,为国家尽忠。” 黄景昉表现得很硬气,但是不可避免李适还是听出了一丝不满得情绪。 李适心里好笑,于是打趣道, “哎,我看内阁空虚,还说把伯父安排进去,占个位置。没有想到伯父不感兴趣啊,算了算了,是我自作多情。” 果然李适见黄景昉脸上表情丰富,一会红一会白的,很明显对李适的提议很意动啊,谁不想进步啊。但是就是拉不下脸来问李适这个小辈。 李适知道不能再逗这个便宜伯父了,本来就面子薄,要是恼羞成怒,自己就要花大价钱去哄了。 “伯父,你在翰林院待了十七年。为人崇气尚节,品行纯粹,正直无私,这些都是被大家看在眼里的。” 果然李适的彩虹屁一出,刚才还板着脸的黄景昉顿时露出一丝笑意。 “现在大明正是多事之秋,正需要你这种品格高尚的老臣来稳定时局。现在内阁出缺,你就应该顺势补上去。” 黄景昉不由被李适吹得飘飘然,但是最后还是只得苦笑, “哪有那么容易,伯父我又没有相熟的同僚推荐,估计连提名的机会都没有。” 看来老黄还是知道自己的问题啊。 “你怎么没有相熟的同僚,不是还有一个不是亲子甚是亲子的我吗?” 黄景昉瞪大了双眼,不可置信得问道,“你?” 李适淡然一笑, “伯父不要小看我啊,在怎么说我也是兵部右侍郎,皇上面前的红人,提名个内阁大臣不成问题吧。” 黄景昉心里一惊,好像有点道理啊,不过光提名有什么用啊。 于是黄景昉摆摆手, “你现在都是泥菩萨过河,自身难保,还想要帮我,你还是先把自己搞好吧。” 李适很想说我就是想搞个代言人而已,你就当好你的工具人,听我安排便是,但是生怕拂了老黄的面子。 “伯父,你告诉我,你想入阁吗?” 说实话黄景昉还是很心动的,毕竟大明的文臣谁不想入阁,就算是到里面去混一圈,也可以光宗耀祖。 “这个,恩,这个,想还是想的,就怕进不去。” 李适知道老黄的担心,于是直接了当的说道, “伯父只要你想,你就放宽心。我自有安排,保证你顺利入阁。” 第11章 李适的前世今生 黄景昉一阵错觉传来,这究竟谁是伯父,谁是贤侄啊。 这个李适,最近居然如此不着调,居然还想要安排我的前途来了,真是可笑啊。不过自己也不能寒了他的心意。 “贤侄,入不入阁,自有皇上安排,莫要强求。” “你还是要多注意你自己,朝廷的水是很深的,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。保留有用之身才能为大明继续效力啊。” 李适不由感动,虽然这个黄老头当官做人很失败,但是对自己是真拿自己当亲儿子一样看待。 “哈哈,你就等着进内阁当辅臣吧。” 李适打着哈哈,准备下班。 黄景昉摇摇头,在翰林院待了十七年,自己从年轻气盛到两鬓白发,早已经把自己的心给磨平了,一切都随缘吧。 当然黄景昉不知道的是不管有没有李适的掺和,他都会在今年六月入阁。当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出众,而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,被拉去凑数的。 而且他也的确不会做官,进入内阁不久就得罪了崇祯。最后只得无奈的请辞,告老还乡。 李适按照记忆往皇城外的官邸而去。李适虽然品级不高,但是身份极为尊贵(翰林),再加上家里富裕,于是便花钱在皇城边上租了间小院子,方便上朝。 李适打量着自己,万历四十二年生人,崇祯十三年中的榜眼,现在正好28岁,正是大好年华。 自己是浙江鄞县人,家里有大片良田,还经营海上贸易。不说富可敌国,那也是富甲一方。 李家是最近几十年靠海上贸易起来的,可谓是暴发户。 李家是李适父亲的爷爷辈发得家,有了钱文化就要跟上。 于是到了李适父亲辈就开始读书考科举,但是李适的父亲一辈子终于举人,据说这个举人还是一路花钱才考上的。 至于李适嘛,少时比较安静,喜好读书,有一定的文学底子。但是能考上榜眼,一是金钱开路,二是运气使然。 不要把明朝的科举想得有多神圣,有多公平,作弊人情比比皆是。 李适已经结婚,对方居然是世家大族的女子,不知道是看上了李家的财富还是文学底蕴什么的。李适现在已经育有一子一女。不过李适的妻子都留在了浙江鄞县。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,李适看见朝廷昏庸无道,国运已尽,便请假还乡。等到满清占领中国后一直耕读于家乡,不再出仕。 不过原来的李适被三百年后李适魂穿后,他的一生将彻底发生改变。 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李适只得和未来的自己说再见。那一世自己庸庸碌碌,希望这一世能做一个英雄,为国为民的英雄。 李适回到自己的宅院,是个二进二出的小院子,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里面花园假山应有尽有。 要知道这套院子一年要三百两的租金,当然这些院子归属于朝廷。就是不知道收的银子落入谁的腰包,但是肯定没有落入朝廷的库房。 李适的府邸有一个老家带来的管家,四个老家来的护院,这些都是知根知底的,忠心耿耿的。剩下还有三五人便是在当地请的杂工。 李适的院子紧挨着皇城,距离翰林院也不远,所以每天都是走路上下班。 刚一进大门,就见管家李忠小跑过来,李适随手把皇帝册封自己的旨意丢给他。 李忠五十来岁,是李家的老人,平时稳重,尽心,便被李适的老娘安排过来服侍李适。 “少爷,这是什么啊?” 李忠疑惑的看着李适丢给他的圣旨。 只见李适呲牙一笑, “皇帝册封我的圣旨,少爷我现在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,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。” 李适这话顿时把李忠雷的外焦里嫩,李适是个什么样的人,李忠那是从小看到大。 那就是一个比较安静乖巧的少年人,也不喜欢结交朋友。 前段时间还在说准备要向朝廷请假回乡,这突然搞得这么大,顿时让李忠难以置信。 “啊,正三品,少爷你没有骗我吧。” 李适很不满意老李忠的表情,这样子是看不起本少爷啊。 “哼,你看圣旨便是。” 李忠拿起圣旨,逐字逐句慢慢细读,顿时双眼瞪得如同一双铜铃, “啊,居然是真的。少爷,你这下可真是为我们李家光宗耀祖啊,我们李家祖坟估计都冒青烟啦。要知道我们李家祖宗十八代都没有当官的,没有想到到了少爷这一代,居然成了正三品大官。” 李忠喜不自胜,围着李适团团转, “少爷,我就知道你最有出息了。你出生那天,我们李家周边全是乌鸦飞舞,遮天蔽日,好不壮观,我就知道那是在庆贺少爷的出生。果然不出我所料,年纪轻轻便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官,我们李家之幸啊。” 李适一头黑线,乌鸦飞舞,尼玛这是什么吉兆。这个老李忠会一点文墨,但是肯定不多,而且这个所谓的吉兆一定是现编的,这是纯心恶心我是吧。 李适不由感到,自己现在堂堂正三品的朝廷大员,管家的文化水平如此低劣,完全支撑不起自己这个书香门第的牌面啊。 “少爷,你不仅长得道貌岸然,而且喜欢附庸风雅,我就知道少爷必成大器,要是老爷能看到少爷今天的成就,那么该是多么的自豪啊。” 李适无语了,他应该说得是“少爷不仅长的一脸正气,而且喜欢温文尔雅吧。” 见李忠还准备硬拍马屁,李适赶紧阻止他。看来李家真的是财富上来了,气质还没有跟上啊。 李适无语的看着李忠,平时说话很正常,但是一卖弄文字就让人很尴尬啊。 “忠叔啊,我看你还是不要读书了,真的,你不适合读书。” 李适这话顿时把老李忠急坏了, “少爷,我们现在可是书香门第,官宦世家,我要是不多读点书,怎么能撑起我们李家的门面。” “我可听说书的说宰相门前七品官,以少爷目前正三品的官位,迟早入阁拜相。我要是没有一点文化怎么给少爷你看门呢。” 第12章 向家里求援 李适觉得老李忠好像说得好有道理啊。 不过李适想说,我要是入阁拜相,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你给换掉,免得丢人现眼。 但是看着老李忠一脸忠厚老实,李适最后还是没有说出这句打击他的话。 “忠叔啊,你派人回老家,让我娘再派一百个良家子过来。” “啊,少爷,怎么叫这么多人,我们这院子可住得下。” 李适突然发现这个老李忠好烦,不过看到他忠心耿耿的样子,只好耐心解释道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