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穿越水浒成为王伦之我能刷取声望、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、喜欢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[快穿]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、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、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、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、网红在大杂院
这也是实话,太子有些愤懑道: “那就如此忍着什么都不做吗?万一老三活着回京,父皇的心思偏向他怎么办?” 皇后如何不明白这个道理,本来好好的一盘棋,不知被哪个杀千刀的横插一杠,搅和的太子落到如今尴尬处境。 事后娘家兄长更是千里迢迢让人送信来,说的好不严肃,质问太子心里还有没有家国大义?今日能不顾三皇子部下死活,他日是不是他这个做舅舅的不顺着太子,迟早也要成太子的刀下亡魂? 皇后虽然觉得兄长小题大做,三皇子是竞争对手,和自家人能一样吗?但好歹有了几分收敛。 将仔细斟酌过后的想法说与太子听: “让底下的人给陛下上折子,如今之计,尽人事听天命,按照民间的说法,该给老三冲个喜。” 太子一时没搞清楚母后的意思。 皇后只得将话说完整了: “顺道儿给你把亲事办了。” 太子哗一声站起来,不可置信的看向皇后: “儿子堂堂储君,婚事何等重要,给老三纳小妾冲喜时顺便办了?” 她很镇定的反问太子: “你的婚事迟迟不决,我好几次在你父皇跟前提起都被岔了过去,这什么意思还不明显吗?加上近日你身上发生的事,你觉得若不这样,还有更好的法子,尽可以说出来!” 让三皇子在此事上压太子一头,解了三皇子党心口的恶气,他们才能在陛下跟前给太子说情,求陛下允了这门婚事。否则发生了这那件事,皇后连提都不敢与陛下提的。 继续拖下去,太子都快成满朝最大的光棍儿了,似太子这般大的,别人家孩子都会叫爹了! 而且,这事还得有前提条件,她以前选的那些姑娘哪个不是家世样貌性情皆上等,可陛下只瞧了一眼便说不合适,让她再细细挑,不着急。可还要如何挑,陛下却没有个明确答案。 以往无论如何都想不通的答案,这几日算是慢慢回过味来了: “就从家世不显的人家里选,家世太好的姑娘约莫陛下也不会赞成的。” 如此双管齐下,太子才有可能顺利成婚。 这里头的道理太子不是不明白,但因为想明白了,才更觉憋屈。 “就冯家那大姑娘吧,名声有瑕,家世不显,人不算聪慧,胜在一心待你,出不了大岔子。这样的人选陛下和其他皇子那边才不会反对。” 当然最关键的是冯少平能预知未来的能力,这点两人心知肚明。有了这个优势,别管冯少平是高官显贵家的女儿还是街头讨饭的乞儿,他们都能想出一百种合理的法子,将人收为己用。 此一时彼一时,眼下不得已而为之,他日究竟是何光景谁又说得清呢。 “那就依母后所言。” 依皇后所言的结果,就是没几日功夫,宫里先传出给三皇子冲喜的消息后,又传出太子妃人选定了冯少平,择日完婚。 气氛瞬间就诡异起来了。 想不明白给太子定这么个太子妃的用意何在? 陛下对太子的厌弃已经如此不遮掩了吗? 一时间人心浮动。 连成日为了功课抓耳挠腮上蹿下跳的顾长念,在一锄头下去刨出两土豆后,也很纳闷儿的跟她爹嘀咕: “就冯少平如今那名声,贪财又狠毒,旁人都躲着走呢,太子还坚持娶她,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真爱?” 说着就呸了一声,恶狠狠道: “他们倒是真爱了,嫁给太子也省的祸害旁人,也算绝配。可怜少鱼姐姐名声被她带累的,没人敢上她家说亲就罢了,至今都不敢出门,也不知何时才能熬出头。” 很多人当初就悄悄嘀咕,说太子和冯家不地道,坑了顾家。不敢说里头有太子的事,就只能把罪过全往冯少平身上推。 可如今再看,这两人倒也情比金坚,并非没有可取之处。 事情就是这样,时过境迁,上下嘴皮子一碰,说什么的都有。 秋东跟在后头捡土豆,哼笑出声: “你还知道真爱呢?” 你要开了这一窍,你爹我也不至于成日为了你的婚事忧心的少吃两口饭。 咱虽说不是皇帝家的闺女不愁嫁吧,但你爷爷好歹是魏国的福康王,你伯父是魏国皇帝,你太奶奶是魏国顾太后,你爹我正在给魏国建功立业。可都这样了,你的婚事还愁的你爹我吃不下睡不香! 你要真懂什么是真爱我倒是省心了呢。 顾长念手里的锄头都快被她抡出残影了,不高兴的反驳: “爹您少瞧不起人了,我以前天天偷溜出去听说书人讲才子佳人,酒楼里听的人可多了。人家两为了能在一起,抛家舍业,不顾一切私奔,父母丢给兄弟赡养不算,还要连累家里姊妹的名声。当垆卖酒啊什么的,都是真爱。 反正我瞧着怪傻的,要是搁在咱家里,您锦衣玉食的养了我十几年,谁要叫我为了个男人穿粗布麻衣,吃糠咽菜,下厨烧饭,织布挑水,不要奴仆,不要金银,甚至成为低等的商户沿街叫卖,我定要叫他知道姑奶奶铁拳的厉害!” 秋东还没说话呢,旁边刨土豆刨的气喘吁吁的顾长安扶着锄头先赞了一声: “好!” 见两人都看他,他还很郑重的握拳头表示: “那种纯属脑壳儿有泡,哥宁可养着你一辈子,都不能叫你干出那种傻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