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9章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穿越水浒成为王伦之我能刷取声望、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、喜欢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[快穿]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、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、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、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、网红在大杂院
总而言之,这诺大的王宫统共就三个孩子,连霸凌也找不到对象,三人从小一起长大,感情亲厚。 秋东生母早亡,他是被王后抚养长大。 王后所出的太子姜松整整比秋东大了十一岁,彼时皇帝已经开始荒废朝政,没空把视线放在小儿子身上,对秋东而言,太子姜松是亦兄亦父的存在。 太子仁善,性情温和,教导秋东读书识字,骑马打猎,春日放纸鸢,秋日吃螃蟹,冬日团雪仗。秋东的第一匹小马是太子送的,秋东的第一场生理知识是太子教的,可以说是太子带他一点点认识世界。 可能是人和人天生气场不和,秋东自小就不渴望父爱,且他没赶上皇帝英明神武大杀四方的好年头,自小耳边便是宫人们“陛下今天又杀了谁”“陛下今天又杖责了谁”“陛下今天又宠信了谁”的恐慌。 根本对皇帝生不出任何亲近之感,他觉得有太子兄长就满足了。 此时此刻,皇帝见他两一唱一和,轻哼一声: “气朕的时候你们倒是齐心。” 太子:“儿臣不敢。” 秋东:“儿臣不敢。” 皇帝留下一句“好自为之”,就带着他的新晋宠臣卜鹤妖道离去,目的地是前方不远处的群臣所在地。 值此重要日子,皇帝当然得跟朝臣们说说他方才都从上苍那里得到了什么启示,好继续延绵国祚,君臣协力,再谱佳话。 任何时候都可以不管面子,今天这个面子工程却是一定要做,且要做的完美。 秋东和太子对视一眼,两人默默跟在皇帝身后,充当工具人,听皇帝和群臣们说一些让人听了浑身起鸡皮疙瘩的互相吹捧之言。 秋东把视线移到不远不近跟在皇帝身边的卜鹤身上。 卜鹤似有所觉,抬头和秋东眼神对上,朝秋东露出一个十分温和无害的笑容。 说实在话,卜鹤生的清俊,三十上下,身形纤薄挺拔,穿一身靛青色道袍,手中是时时不离手的拂尘,站在人群中,如鹤立鸡群,单就皮相而言,是个让人过目不忘的美男子。 即便这个美男子,是如今朝野内外众所周知的妖道。 秋东此前从未和这位打过交道,因为此人在内廷行事十分规矩,大多数时间陪皇帝在摘星楼炼丹修道,无事从不瞎转,作息规律到可怕,令那些想攀附他之人都无存下手。 秋东眼眸微眯,真真是人不可貌相。 卜鹤此人,怎么瞧都该是仙风道骨,无欲无求那类人,可他所行之事,蛊惑帝王,兴起道家,大兴土木,劳民伤财,一桩桩一件件,罄竹难书! 卜鹤似是没看出秋东眼里的厌恶,缓缓朝秋东而来。 站在秋东面前时,秋东竟然觉得对方身上的气质都是温和无害甚至是包容的。 秋东心头升起警惕。 卜鹤却打量秋东神色,直接开口询问: “殿下可是心有疑惑?” 秋东摇头,说的话也很不客气: “我有疑惑你就能解吗?” 卜鹤并不着恼,脾气很好的样子: “殿下不说出来又怎知在下无解呢?” 秋东双手背后,眼神明灭: “解了如何?解不了又如何?” 卜鹤想开口再说点什么,之前被大臣缠住的太子忽然挡在两人中间,目露警告: “明堂大成,父皇正是对仙师敬重有加之时,仙师此刻不陪伴父皇左右吗?” 卜鹤又恢复成那副冷冷清清的样子,朝两人行了道家礼,转身离去。 太子对秋东道: “此人心机深沉,勿要主动招惹。” 秋东看看前方和群臣好似真的亲密无间,推杯换盏,无话不谈,说说笑笑的陛下,看看场中歌舞升平,美酒佳肴,衣香鬓影,再看看角落里笔尖都快冒火星子的史官,忽然轻声道: “若有十分恶,卜鹤此人最多占两分,他不过是揣摩着父皇心思行事,是父皇手里的一把刀而已,若父皇不想,谁去蛊惑都没用。” 太子知道阿弟心里气不过,但还是对他越发口无遮拦这点感到烦恼,这是他一手带大的阿弟,他知道他脾气上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,压低声音警告: “适可而止,阿弟你想法太偏激了,要知道并非人人都能当圣人,哪个心里都有见不得光的一面。除了用道德警醒自身,还得靠外物来约束行为。 一旦外物不仅不能起到约束作用,还推波助澜释放人心底的恶,谁能保证日日有人在耳旁蛊惑之时不动摇? 在阿兄看来,父皇本身不坚定,可那些别有用心蛊惑他之人更甚可恶十倍!” 秋东并不在此事上和太子争论。 因为十多年过去,至今无人知晓皇帝变成这样的诱因究竟是什么。 秋东找了个角落落座,正想塞两口祭祭五脏庙,从四更天到如今日上中天,就吃了一盏肉糜,铁打的人也受不了,何况他正长身体呢。 结果一口烧鸡都没咽下去,就有内侍急匆匆过来,弯腰小声道: “殿下,陛下唤您过去叙话。” 得,秋东从内侍手中接过帕子,擦擦嘴,再擦擦手,问: “可知是何事?” 内侍眼睑一垂,恭敬有礼但一问三不知: “陛下未曾言及。” 秋东实在想不到今天这种场合,皇帝有什么需要和他当着群臣面儿说的,要知道搁在平时,他一年到头也和皇帝说不了几句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