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2章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穿越水浒成为王伦之我能刷取声望、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、喜欢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[快穿]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、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、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、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、网红在大杂院
于是秋东才回寝殿用了点吃食, 嫌弃的脱下厚重的像是从水里捞上来的大礼服,就马不停蹄往王后宫殿去。 此时日头高悬, 晒在人皮肤上毒辣辣的疼, 宫人们尽量穿着轻薄的宫衣, 挑着阴凉处走。王后体恤, 正午时不叫做重体力的宫人当差。 秋东觉得他只要一出门,人就像蔫哒哒失了水分的咸菜,提不起精神。 放眼瞧去, 道旁往年栽种的名贵花草已不见踪影,因为干旱, 王后令宫人们想方设法节约用水, 以期将水使在刀刃上, 宁可用洗漱用水去浇菜,也不许用来养花弄草。 秋东觉得整座王宫虽然失了往年花团锦簇的华丽, 却不显凋敝, 反而多了几分说不出的庄重。 这约莫与住在里头的主人有关。 因为王后本身就是个很能让前朝后宫都敬佩有加, 交托信任之人。 秋东行了一路, 直到进入王后寝殿,才稍感一丝凉意, 被宫人塞了一碗凉丝丝的绿豆汤, 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去,长出口气, 才算压下他蠢蠢欲动要大逆不道穿大裤衩人字拖剃寸头的想法。 “母后呢?” 宫人用托盘将碗收走,轻声道: “在偏殿织布。” 秋东提脚就往偏殿走,感觉心头刚压下去的那股火又蹭蹭蹭往出冒。 哎呀呀,天干物燥,心火旺盛。 殿内这份凉意也只是相对于外面热辣辣的天气而言,因为王后偌大的宫殿中,一日只用两盆冰,她将余下的份例匀给了不断中暑晕厥的宫人。 这年头宫人的命如草芥,中暑得不到及时救治是会要命的,若再遇上个心狠的主子,叫他们带病上差,结局毫无疑问,必死无疑。 所以说宫人们信任王后,衷心于王后也不是没道理的。 此情此景,秋东都不得不说一声,他皇帝老子是真好命,老天给他的出场样样顶配—— 姜家祖上留下来的丰厚家底,大度贤淑,性情坚韧,文能打理后宫母仪天下,武能帮皇帝镇守丰都城的王后。有仁君之相的太子,以及当年陪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将领,在朝堂上力主改革的能臣。 当然还有无法忽略的他那颗格外好使的脑瓜子。 以至于姜家的天下被他霍霍了十多年,虽然四处漏风,依然是整个中原王朝屹立不倒的大象,庇护着中原大地的百姓,使得外族铁骑虎视眈眈却不敢擅动分毫。 秋东他那皇帝爹就似这个伟岸王朝的一面旗帜,只要他还活着一天,各地的藩王,边境线外的异族,就得老老实实窝着。 就算他如今是个荒|淫无道的旗帜。 秋东想了一脑门儿有的没的,行至偏殿,见王后穿着她亲手所织的粗布麻衣,坐在织机边儿上垂首织布,没好气将人拽起来,抱怨道: “大晌午的您歇口气行吗?您这般辛苦操劳,省下来的还不够人家随手赏给国师的一鳞半爪,何苦来哉?咱也学学人家,好吃好喝,万事不管,天且一时塌不下来,等真塌下来大不了所有人一起完蛋,咱也不亏!” 王后见他气鼓鼓的,拉着他往窗口的小榻上坐,好笑道: “你这急脾气多少年都改不了,也不知随了谁。傻孩子,天塌下来也得高个儿去顶,咱们姜家人啊就是全天下百姓眼里的高个儿。这是咱们的责任,责无旁贷。 既然迟早要顶这天,那尽力让它不塌下来,岂不更好?” 其实包括王后在内的所有人,目前的态度都是比较乐观的,他们并不觉得天真的会塌下来。 虽然已经连着三年天灾,百姓家里勒紧裤腰带过日子,可说到底,只要一场秋雨,来年又是个好年景,日子就能继续熬下去,总会好起来的。 但秋东没法儿告诉他们,接下来的三年中,中原大地接连干旱,赤地千里,民不聊生,十室九空。 与其说是人祸搞垮了这个王朝,倒不如说是天灾将这个王朝的气数给耗尽了。 一个王朝的命运走到了终点,非个人力量所能及。就像如今这个王朝气数未绝,任是谁可劲儿折腾,一时半会儿也塌不了。 等他真正消亡的那天,自然有新的政权在他骨灰上重生。 那将是另一个伟大的故事。 秋东张张嘴,这些道理王后比他清楚,王后也是熟读史书,博古通今的才女,陪着丈夫征战沙场,改革税制,在权力更迭中淌过来的。 即便他将之后的事情如实相告,她就能撇开她身为王后的职责,什么都不管不顾,尽情享受,然后坦然赴死? 秋东见殿里只有一名王后的心腹宫人在代替她织布,喝口茶润润嘴,忽然开口: “母后,今日咱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,如果,我是说如果,这天下注定易主,您会作何选择?” 王后一怔,示意心腹宫人守在殿外,这才压低了声音斥责道: “你这孩子嘴上真是越来越没个把门儿的,怎的什么话都往外说?” 秋东看着她,又问了一遍: “您会如何选呢?” 王后用理所当然的语气道: “这天下如今是我丈夫的天下,日后是我儿子的天下,若有人来抢,我自然誓死守卫到最后一刻,直至敌人从我的尸体上踏过去。” “若对方是想推翻我父皇,发起战事,取而代之,结束百姓眼下的苦难呢?” “在你父皇的治下,百姓虽苦,却能勉强活命。可他们轻易发起战争,孩子,你知道战争要征调多少青壮年入伍吗?要强收民间多少粮食和民夫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