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1章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穿越水浒成为王伦之我能刷取声望、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、喜欢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[快穿]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、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、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、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、网红在大杂院
暗中谋划杀起周朝官员犹如砍瓜切菜,毫不手软。 若有一比的话,约莫和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差不多。 老杜大人对姜国可谓忠心耿耿,他把他收养的女儿送给秋东,让之为秋东多多生孩子,延续姜家血脉。 且不忘提出请求,让秋东给他女儿和女婿过继个孩子延续太子姜松的香火。 这种一心为姜国,为太子,为秋东考量的人,想恨都恨不起来,有时候想想,还怪敬佩的。 其中小杜大人杜恒,算是少有的能接受现实,劝秋东安于现状,好好生活,别带着手底下弟兄们和周帝乐重恩对着干,免得迟早被周帝清算之人。 要秋东说,背负起仇恨需要勇气,但是能坦然放下仇恨,同样需要勇气,这两者没有优劣。 因此秋东对太子道: “劳烦兄长操心了。” 皇帝不管事,太子实在太忙了,秋东说完就默默退出屋子,转身往太子妃住处去,他得去瞧瞧小侄女蔓蔓,已经两日未见,怪想念的。 结果在路上遇到了刚才被两人提及的小杜大人。 杜恒的相貌只能用“五官端正”来形容,是放在人堆里完全找不着的类型。 此时他手里拎着两坛子,遥遥见了秋东,将坛子搁在地上才朝他行礼。 秋东行至跟前,见状似有所悟: “这是要给嫂嫂送去的?” 有些事杜恒不好明说,但他知道东宫的事向来不避讳这位殿下,于是矜持的表示: “太子妃娘娘近来苦夏,想吃些伯母亲手腌渍的酸梅子。奈何伯母上了年纪,受不得近日炎热病倒了,只能由小臣代劳走这一趟。” 秋东眨眨眼。 这是说太子妃又有了,杜夫人怕过了病气给女儿,才没有亲自进宫。 倒也能理解,太子因为种种原因,耽搁到二十三上才成婚,今年都二十六了,膝下才蔓蔓一个孩子,别说太子妃着急,就是朝臣也跟着着急。 生怕太子在子孙运上随了皇帝,一辈子就种出三瓜两枣,再万一出个歪瓜裂枣,朝臣们只要想想那种可能就感到绝望。 “一道儿走吧,正好我去瞧瞧蔓蔓。” 秋东很顺手的帮小杜大人拎了一只沉重的坛子。 杜恒对这位殿下的随性早见怪不怪,只心里不知道多少回感慨,这位真是生不逢时,若在太平盛世,最起码也得是个青史留名的潇洒王爷,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,一辈子不知该过的多畅快。 可惜啊可惜。 秋东不晓得小杜大人脑瓜子里都在琢磨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,走在前头,随口问: “杜夫人病情如何了?” 别说如今的条件,搁在后世也经常能看见老人夏天中暑身亡的新闻。 杜恒一脸感激道: “劳殿下记挂,王后娘娘遣人送了冰过去,又有殿下您着人寻来的匠人改良出来的风扇,双管齐下,伯母如今已无大碍,只卧床休息即可。” 说起风扇,如今可不止杜家感激,便是丰都城内许多平民百姓家中也十分感激。 因为王后召集朝中官员家眷进宫共乘凉,众人见识了改良风扇的好处,自然心动不已。如今这天气,即便是大户人家的藏冰都不够用,当然是能省则省了。 于是王后顺势提出要求: “风扇图纸可以给你们,但你们必须保证给丰都城内每条巷子至少安装一台风扇。” 交易就此达成。 如今宫外不知道有多少人议论那风扇呢,谁不晓得那是二殿下孝顺,见不得王后受苦,特意寻来匠人改良风扇的? 杜恒估摸着里头有王后特意为二殿下造势的原因。 已经有不少人开始议论“二殿下翻过年都十六了,可以入朝参政了”,“成了亲就算大人,也不知谁家闺女有福气能嫁给二殿下”,“二殿下入朝,能为太子分担压力”。 他敏锐的从中提取出两条有用信息,第一,王后希望二殿下尽快成婚。第二,王后希望二殿下尽快入朝参政。 不论哪一条,都透露出一股急切。 可那些皆不是如今作为一个小小的舍人的杜恒能置喙的,他现在满心满眼都是今早进宫前,他家中也风风火火令人制作风扇呢,想来晚间回家,他也能享受到习习凉风了。 他瞧着太子妃娘娘殿外那架风扇,已经眼馋很久啦! 二殿下,好人哪! 秋东总觉得这位小杜大人看他的眼神不对劲,且他有证据。 加快速度把人送到太子妃寝殿前,将手中坛子塞过去,连句客套的再会都没有,速速往 他小侄女的寝殿去。 徒留杜恒在原地拎着两大坛子酸梅摸不着头脑。 “总觉得二殿下看我的眼神怪怪的。” 两个互相都觉得对方奇怪之人,还不晓得从此刻开始,他们之间会结下什么样的缘分,以至于千百年后仍然被人津津乐道。 秋东瞧过他小侄女后出宫,把杜恒的事与乐重恩说了,最后总结道: “此人能力不差,该如何相处还要你自行斟酌。” “是,我听闻过此人,才思敏捷,却能耐得住寂寞,在舍人的位置上一坐就是三年,不骄不躁,是个好人选,太子殿下还是念着您的。” 彼时两人正在宫外聚仙楼内叙话,店内热闹不已,小二穿梭其中,酒香扑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