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03章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穿越水浒成为王伦之我能刷取声望、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、喜欢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[快穿]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、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、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、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、网红在大杂院
第218章 理发 “我说东子, 你要实在坚持不住就早点回来吧,哥们儿真不会嘲笑你, 说真的你能坚持这么久哥们儿已经对你刮目相看啦! 我都听孔沙说了,那边村子连正经卫生间都没有,上厕所耗子从脚面钻过?去,旧报纸揉软了擦屁股都是奢侈事儿。 她高高兴兴出去旅拍,哭着回来的。” 孔沙,就是当初秋东在路上遇到的情感博主。 秋东站在高高的山上,往下能看见空荡荡的校园和稀疏坐落的人家,风把他的棉衣棉裤吹的猎猎作响。 透过?狂野的风, 秋东提醒刘当: “没事儿挂了, 挺冷的, 我要下山啦!” 村里的情?况比当初管家打听来的稍微好点?,因为打电话?不需要去镇上, 而是爬上这座山,站在秋东如今站的位置,手机就有信号。 多走?两步出了这个范围都不行。 也不知一开始是谁发现的这个风水宝地?, 反正陶支书?他们平时打电话?就来这儿。 原本陶支书?对这个地?方的使?用率最高, 其次便是外出打工回乡探亲, 惦记着每天在球球农场偷菜的村民, 以及和对象煲电话?粥的小年轻们。 自从秋东来了后, 连小学生都知道, 周老师每天中午不睡午觉都得爬山打电话?! 秋东每天保持和外界通话?, 一来给家里报信, 免得外公?外婆担心, 再偶尔接一通刘当那些狐朋狗友的电话?,让对方知道他还活着。 二来, 盯援助物资的进展。 哪件事都耽搁不得,以至于他成了这块地?儿使?用频率最高的人,连那些和对象煲电话?粥的小年轻们,也会刻意避开午休时间上山。 于是在村民和小学生嘴里,周老师就成了每天必须给对象打电话?,正处于热恋中的大学生。 他们猜测,这么好看的周老师,对象一定也超漂亮,说不定比电视上的明星都漂亮呐! 说起电视,秋东刚下山,就被?陶今喊住: “周老师,帮忙转一下线杆儿。” 陶今所说的线杆儿,就是大家所说的鱼骨天线,更专业的术语叫八木天线。 在一根长长的杆子上钉着八根铝条,用来接收无线电视广播,信号是由?本地?电视信号发射塔发射的,所以,观众们并没有选择看什么的权利,得看人家电视塔那边决定播啥。 线杆不好固定,经常被?风一吹就错了方向,下回想重新看电视就得慢慢转着调整。 这就是陶支书?喊秋东的目的。 秋东握住线杆儿轻轻转动,陶今搁屋里盯着电视查看情?况。 “好了没?” “还有雪花!” “现在呢?” “稍微清晰了!” “现在呢?” “再转一点?点?!” “好啦好啦!周老师你稳住,我过?来固定!” 秋东对这场景早见怪不怪,仰头盯着线杆儿上挂着的那个铝锅,不由?感慨: “你可真是个人才!” 陶今三两下用钳子拧紧铁丝,拍拍手满不在乎的说: “经常有大风把线杆儿吹倒,铝条早不能用了,反正都是铝,这铝锅还结实耐摔,是我好不容易从村民家的狗窝里抢来的。 也就雪花多点?不够清晰,能看就行,不讲究那些。” 秋东对陶今的佩服更上一层: “你可算是狗嘴里抢饭碗第一人啦!” 屋里已经传来大家的哄闹声,让我们红尘作伴的主题曲一响,小孩子跟唱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嘹亮。 最近电视台重播《还宝格格》,不管重播多少遍收视率依旧很能打,就连村里老人们都爱看,大中午家里没事的都往这边来。 陶今往屋里看了一眼,叹口气说: “深市那边已经淘汰了卫星天线,网络机顶盒逐步走?进普通家庭,这里还在用鱼骨天线,相较而言,落后至少三十年呐!” 陶今说的卫星天线,在秋东小时候,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玩意儿,也就是俗称的“电视锅”,“小耳朵”,能准确接收每个省的省台。 因为那些省台的信号是通过?远在太空的卫星发送,故而很多人又把省台称之为上星台。 秋东往屋里看了一眼,老的小的,人人脸上都是满足的笑。 他想,人之所以不满足,是因为知道的太多,拥有的太少。 但这里的人知道的很少,看外界的途径更少,所以小孩子们最大的愿望,是快点?长到十八岁,然后跟邻居家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去南方,进厂打工。 每月能挣两千五,对他们来讲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。 但这不对,这是资源的极度不平衡,是高速发展带来的阵痛。 “会好起来的。”秋东说。 “是,会好起来的。”陶今坚信。 正午太阳极好。 秋东用绳子从窖里打上来两桶水,窖里的水是雨天集水,家家户户都有两口窖,要在雨季存够一整年全家的生活用水。 陶今从她?的办公?室兼卧室里拿出铁质的热水壶,舀了一壶水搭在太阳灶上。 太阳灶是一个类似卫星锅一样的东西?,上面贴满了整齐的手指头大小的玻璃镜片,转动方向能让光聚集到一点?,使?水沸腾。 在这一带是很实用的烧水工具。 等水开了,秋东拿出板凳摆在院中,搁好盆儿,兑好温水,往屋里一瞧,电视剧一集刚好结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