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8章
书迷正在阅读:我就要干掉男主怎么了、穿越水浒成为王伦之我能刷取声望、八零香江大佬的炮灰娇妻、喜欢炮灰攻二是什么癖好[快穿]、下乡妹妹高考回城[七零]、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、我想上的男人都把我上了、权欲教父之春锁闱乱宫墙柳、网红在大杂院
“何至于此?各地驻军虽腐败,但尚可一用。何至于我们双方并未正面交战,朝廷便未战先认输?” 尽管早就打定主意坚定的站在了朝廷的对立面,此时的乐重恩面对这道册封诏书,也觉心惊。那个位置上坐的是天下共主,不走煌煌正道,龟缩在丰都城内,玩弄阴谋诡计,全都是些小人伎俩。 乐重恩并不是看不起小人伎俩,他很明白这世上没有完全光明正大的谋算,可皇帝此举,已然能从中窥出对方早就失去了直面敌人的勇气。 这对他们是绝对的好消息,但乐重恩此刻笑不出来。 费久沉揉着太阳穴道,嗤笑出声: “名义上诏安,实际不过是蒙上了一层遮羞布,谁都明白咱们不会真正成为朝廷的征北军。所以皇帝此举,该是指着要咱们先壮大己身,将来和藩王对上,好叫咱们两败俱伤,他坐收渔翁之利的。” 乌城连连摇头,把那张丑面具反复在手里把玩: “咱们要真是普通的流民起义军,还真叫皇帝给拿捏住了,不得不按照他设定好的路子走。将来和藩王们对上,输了是职责所在,实力不济,以身殉国。赢了只怕也是惨胜,残兵败将不足为惧。” 可惜了。 可惜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是普通的流民起义军,不可能被皇帝给出的诱饵所诱惑。 什么征北军,征北大将军,征北王,老皇帝确实下了血本—— 得封异姓王,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,这些东西确实足以叫任何一支流民起义军为老皇帝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 即便成为老皇帝手里的刀也心甘情愿。 可偏偏他遇到的是秋东。 秋东将圣旨随意拂开,语气轻松道: “此消息传开,咱们必定会成藩王们的眼中钉,会被他们更加防备,皇帝这笔强买强卖的生意,从圣旨出了丰都城便起效了,将咱们与藩王们沆瀣一气的可能彻底打散。 所以,接下来得加把劲儿了。” 传旨钦差没见着传闻中定国军的首领,连那几位头戴恶鬼面具的将领也没见一个,但他不敢有丝毫怨言。 更是在黑将军大喇喇站着,毫无敬意的接了圣旨后,便带人迫不及待离开朱塔城。 秋东站在城墙上望着一行人仓皇远去的背影,好似从这行人身上看到了姜国日落西山的缩影,风吹起他的长发,也将他的话吹进了乐重恩耳里: “都安排好了吗?” 乐重恩苦笑一声,语气似悲似喜: “是,希望我祖父见着我这早已病故而亡的不孝孙时,能下手轻一点。” 今早收到的消息,乐重恩祖父乐正堂身为谏议大夫,因着劝皇帝“收回成命,勿要驱狼引虎,提前许诺征北王更是极为不妥”,惹怒皇帝,被皇帝一怒之下,全家流放。 乐大人可是一员干将,秋东怎会放过如此天赐良机?直接遣人半路拦截,务必要让乐大人在定国军中继续发光发热。 至于如何跟乐大人解释他们一行据闻早就凉透了的人会出现在此,还是以反贼身份出现,那就是乐重恩该烦恼的事情了。 费久沉幸灾乐祸,表示很期待看到乐老大人提着拐杖追着乐重恩揍的场景,就听秋东幽幽对他道: “皇帝如今是惊弓之鸟,对谁都不信任,乐老大人在流放途中被人劫走,他第一个怀疑的对象肯定是太子和费家。” 毕竟众所周知,皇帝判乐大人全家流放之时,太子极力劝阻,劝阻不成,又暗中命人照料。 怀疑太子也是理所应当。 在老皇帝心里,能帮太子神不知鬼不觉做成此事的,必然只有王后的娘家费家。 顺着这个思路一想,正多疑的老皇帝就会发现费家站在太子身后,万一有不臣之心,对他的统治是个极大威胁。 所以找机会打压费家,剪断太子羽翼,对老皇帝而言便是当务之急。 秋东语气期待中带着几分看热闹的好奇: “做好迎接费老大人的准备吧,外祖父的院子就安排在乐老大人的隔壁,想必两位老大人能在此地相遇也会高兴的。” 费久沉瞬间笑不出来了。 不敢想象他祖父见着他这个溺水而亡的孙子时会是何等可怕的表情。 然而事实上,两位被全家流放的老大人先后到达朱塔城,分别见到他们心爱的小孙子时,表现的比乐重恩和费久沉想象的冷静多了,除了两人最终都惨遭亲祖父毒打外。 两位老大人见到亲孙子后,一人道: “原来如此。” 另一人道:“果然如此。” 当然了,首先被小孙子带来朱塔城的乐正堂大人,在换了干净衣裳,吃饱肚子后,面对小孙子讨好的笑容,没好气道: “所以定国军首领便是二殿下了?” 乐重恩一惊,怀疑他爷爷是在诈他,坚决否认: “祖父您在说什么胡话呢?天下谁人不知二殿下早就葬身白虎城,以身殉国了!” 老大人不耐烦摆手: “去去!你以为你和费家小子前后脚暴毙而亡,就掩饰的天衣无缝,真没人怀疑吗?要不是太子殿下暗中下令不许人提及,都要成丰都城十大奇案整日被人挂在嘴上议论了。” 乐重恩承认他祖父说的有道理,但面上还是打哈哈不肯认。但老爷子不给他狡辩的机会,直接道: